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產業聚集人才,人才激發創新,創新引領產業

9月25日,華爲全聯接2021智能基座峯會在線上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針對《深化新工科人才建設,推進數字化產業升級》的會議主題,發表了主題致辭,以下是致辭全文: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前所未有的新變局。大變局、新變局下,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教育與產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也必然伴隨新機遇。站在新變局的關口,如何決策,怎樣行動,關係計算機教育的當下,也影響計算機產業的未來。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科技創新在未來五年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地位,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並規劃構建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HPC、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這給我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另一方面,我們過去計算產業的創新主要集中在應用層。核心的基礎軟硬件相對薄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芯少魂”。在當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們必須要加大處理器、操作系統、數據庫、AI框架等基礎軟硬件的投入,持續創新。數字中國需要構建紮實的、可靠的底座。

產業聚集人才,人才激發創新,創新引領產業。

衆所周知,人才短缺仍是我國計算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瓶頸問題。滿足計算產業應用和產業發展需求,需要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計算機人才培養、培訓體系,開展跨學科、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大力培養多學科複合型人才,加強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和培訓。

新工科建設是高等工程教育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行動。2017年以來,教育部加快新工科建設,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隨着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算力成爲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計算機應用能力成爲各領域高層次人才應具有的基本能力。計算機類學科創新人才也成爲國家的戰略性科技人才。計算機類人才培養質量是生命線,特別是本科生的培養。堅實、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創新熟練的算法編程能力,是今後繼續深造、攀登高峯的強勁“雙翅”。強基是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

近年來,華爲公司積極響應教育部“新工科”號召,聚焦基礎軟硬件課程,和有關高校深度合作,共建了72個“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在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方面探索了新路徑、凝練了新模式、取得了新成效。華爲關注創新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賦能,體現了領軍企業的教育情懷和責任擔當,成爲產教融合的示範者、領跑者。

如今,人類即將進入一個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我們期待全球科技界、教育界、企業界人士攜起手來,加強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推動創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做好擁抱智能時代的準備。也期待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在先行試點的帶動下,在先鋒教師的探索中,有更多高校和企業能夠深度合作,持續深化新工科建設,共同打造工程師紅利,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