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虛擬幣“信仰者”該醒醒了

邢 萌

日前,多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部署防範和處置虛擬幣交易炒作風險,整治虛擬幣“挖礦”活動。力度空前的一系列整治措施,重申了監管部門打擊虛擬幣的決心,既警示了虛擬幣投資者,也粉碎了相關利益方的幻想。筆者認爲,這次監管部門的介入既及時精準,又果斷有力。

虛擬幣屢禁不止的根源在於它的強金融屬性,幣價極易受人操縱暴漲暴跌。相關利益方經常宣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未來前景廣闊,這種論調誤導了不少投資者。有些投資者只看到了“暴漲”的一面,而沒看到“暴跌”的另一面。事實上,比特幣等虛擬幣不是貨幣,爲了維持其幣值穩定的“穩定幣”也並不穩定。虛擬幣存在缺乏價值支撐、價格波動劇烈、交易效率低下等限制,導致其難以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發揮貨幣職能。商業機構推出與主權貨幣錨定的泰達幣等“穩定幣”,將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貨幣政策等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所幸的是,這次監管措施直接將虛擬幣與“穩定幣”都列爲非法金融活動,杜絕了此類風險隱患。

從現實意義來講,比特幣等虛擬幣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所謂的“價值”。虛擬幣多被用於洗錢、賭博等非法經濟活動,且其生產過程——“挖礦”活動能耗巨大。有數據表明,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曾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度排在全球前30位。“挖礦”使得環境負擔沉重,嚴重阻礙了國內的減排努力。

虛擬幣所謂的“價值”即“去中心化”“匿名化”“不可篡改”等,並不是幣的功勞,而是底層技術——區塊鏈的技術特性。虛擬幣所謂的“信仰者”,應認清虛擬幣相關業務非法且並無實際價值,謹防錢財損失。

需要指出的是,區塊鏈技術是中立的,虛擬幣只是區塊鏈的一類應用。目前,我國對區塊鏈進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廣泛應用於金融、供應鏈、政務、醫療等各個領域,取得了明顯的節約成本、提質增效成果。實踐早已證明,具有普惠性的區塊鏈纔是正途,能夠爲實體經濟賦能的區塊鏈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