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家電網。

生在當下這個科技時代,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三五年前吐槽的“黑科技”產品,如今都在逐漸的演變成熟。以掃地機器人爲例,十年前我們眼中的掃地機器人是一個非常具有“黑科技”的家電產品,很有有未來科技的既視感。但是在十年前接觸到掃地機器人的消費者,在試用過後一定會充滿失望。那時的掃地機器人不夠智能,清掃室內總會有很多遺漏面積;續航過低,始終反覆在充電的路上;吸力不夠,清掃效率很低,久而久之便會在家中喫灰。

但是在近幾年裏,掃地機器人產品開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需求也開始旺盛起來。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掃地機器人產品在國內銷量一路上揚,市場零售額從最初的8.4億元上升到86.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8.66%,增速遠超其他家電品類。經過短暫的2109年銷量遇冷後,2020年掃地機器人又重拾增長態勢,國內整體市場零售額達93.96億元,同比增長19.1%。

那麼爲什麼近些年來掃地機器人能夠獲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呢?原因聽起來其實很簡單,無疑是技術迭代、產品升級 ,帶來了真正能夠給予消費者生活便利的升級體驗。如今體驗非凡的掃地機器人有“三大法寶”,即清潔體驗、智能體驗、交互體驗。

在清潔體驗方面,突出一個“大吸力”。單從吸力方面來看,掃地機器人的吸力是越大越好,當然也與清掃覆蓋面積有關,但是吸力大可以從一方面代表着除塵率,這是衡量房間清掃程度的參考標準之一。當然,吸力越大產生的噪音也就越大,並且續航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掃地機器人大多都在1500-2200PA之間,對於主流的兩室一廳清掃任務來說剛剛好。

智能體驗方面在筆者看來,是一款掃地機器人可以與“大吸力”並存的首要考量點。假智能的“智障”掃地器人在工作時往往都會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掃地時帶走你的拖鞋、纏住你的數據線,卡在桌椅板凳腿附近、遇到路障進退不得。。。。

但當下的掃地機器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工大腦,這就是提升智能體驗”的重要途徑。掃地機器人會規劃房間的清掃路線,保證全面的將屋內角角落落清理無遺漏;自帶紅外射線或者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可以識別並避開經常會阻礙機器人工作的電線、拖鞋、傢俱腿和充電座等“路障”,爲地面的清潔提供更理想的解決方案,真正讓人們從地板清潔的家務中解脫出來。

交互體驗簡單的來說便是,操控掃地機器人的方式,目前較爲主流的便是APP控制,通過一個配套的APP,消費者可以設置定時清潔、局部區域指定清潔、查看清潔狀態、查看掃地機器人工作狀態。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不用消費者操心的“交互”,比如說掃地機器人在沒電時會自主返回充電座增加續航,遇到實在無法處理的“路障”等問題時,向消費者發送通知,而不是“呆呆”的卡住,讓消費者在使用掃地機器人時,能夠從心底感受到便捷,而不是總是需要自己去擔心它。

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已經趨於成熟,很多品牌的掃地機紛紛嶄露頭角,在覈心技術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把刷子。同時,在創新能力與用戶體驗上,可以看到近幾年的產品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功能創新都更加貼合用戶需求。而掃地機器人也進一步走進用戶的家庭中去,更多的消費者能夠輕鬆的感受到掃地機器人這一家電的便捷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