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獻禮建黨百年,致敬百年協和,北京衛視《生命緣》全新啓動特別策劃四集“百年生命之書”系列紀錄片。今日21:04,北京衛視播出第二集《薪火相傳》,聚焦百年科室——基本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自1921年建院之初,就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協和外科伴隨北京協和醫院一同登上歷史舞臺,百年基外就此拉開帷幕。1921年3月17日,北京協和醫院開展了一例在當時堪稱高難度的巨大甲狀腺瘤切除術,這是基本外科做的第一臺手術。當時甲狀腺手術是死亡率較高的手術,這臺手術的成功使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在建立之初,就成爲亞洲外科的佼佼者,完美地向世界展示了協和高超的水準。相較於一百年前,如今的麻醉技術,止血技術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這使得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大爲降低,而外科醫生們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醫者仁心:“協和醫魂”曾憲九

曾憲九是我國現代普通外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我國危重病醫學的開創者和腸外腸內營養學科的先驅。他被美國專家稱讚爲“世界外科學界的一盞明燈”。1951年4月,年僅36歲的曾憲九在未曾見過一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的情況下,憑藉超高的智慧、精湛的技藝和驚人的膽識,完成了我國第一例現代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而這一手術被公認爲是腹部外科手術的“珠穆朗瑪峯”。該手術的成功,爲當時國內幾乎只能“等死”的胰頭癌患者提供了僅有的延長生命的治療辦法,開創了我國胰腺外科的先河。曾憲九培養了朱預、鍾守先等一大批胰腺外科專家,爲無數胰腺腫瘤患者帶來了延續生命的希望。

曾憲九從醫近五十載,他迎難而上,敢爲人先,一心爲患者着想,是“老協和”培養出來的醫學精英典範,被稱爲“協和醫魂”。1984年10月,曾憲九曾給一位患者寫過這樣一封信:“張貴純同志,你在9月16日診視後已將近一個月,應該返院隨診以明確診斷,希望您不要延誤。”患者張貴純因胰腺增大被懷疑爲胰頭癌,自己放棄了希望,第一次就醫後再也沒回院複查。在曾憲九發送了兩封書信催促後,患者張貴純終於回院複診。但她並不知道,那時的曾憲九已是肺癌晚期。曾憲九寫這封信時,自己的生命只剩231天。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心裏裝着的依舊是患者。如今,一代代協和人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成爲患者心中“性命相托的最後一站”。

薪火相傳:“協和外科新一代領軍人”趙玉沛

進入21世紀,趙玉沛院士成爲協和乃至全國胰腺外科的新一代領軍人。他帶領團隊繼承發揚先輩們的精神意志,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羣”的概念,建立“胰腺癌診治綠色通道”,爲數千例胰腺癌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趙玉沛團隊自2010年5月成立疑難胰腺疾病會診中心後,通過多學科協作的診療模式幫助了4000多位患者。這一模式是對曾憲九創辦的“胰腺協作組”的繼承和擴大。

1972年,在曾憲九教授的倡議下,協和醫院成立了“胰腺協作組”,由消化內科、基本外科、病理科和放射科構成。每月固定一個下午舉行多學科綜合會診。時隔40多年,從四個科室綜合會診到十多個科室綜合會診,從一月一次到一週一次,越來越多的患者得益於這樣的診療模式。敢於創新、嚴謹求精的精神似乎一開始就注入到了“協和人”的基因當中。他們身披鎧甲,手執武器,在與疾病奮力抗爭的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爲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一百年來,一代代協和人懷揣夢想、砥礪前行,醫學的火種一代代傳遞,不變的是對醫學的信仰,對真理的追求,和對國家富強人民安康的強烈願望。北京衛視《生命緣》特別策劃協和《百年生命之書》今日21:04, 一起走近協和百年基本外科的薪火相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