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後的恐慌性拋售很常見,而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某些投資者更可能更傾向進行這種操作。

研究表明,當市場下跌時,45歲以上已婚、有孩子,並且自詡“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男性投資者更容易出現拋售行爲。

“這些是恐慌性拋售的重要驅動因素。”該研究合著者、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Chi Heem Wong說,很多在下跌時離開股市的人不會再回來,從而錯過了復甦的機會。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揭示爲什麼一些投資者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緒化拋售的影響,但金融專家表示,這些調查結果進一步提出了性別、年齡、婚姻和家庭等因素是如何影響投資行爲的問題。

洛杉磯的金融治療師阿曼達·克萊曼(Amanda Clayman)表示,研究表明,這些拋售者的情緒反應過度,因爲他們的決定與預期效果相反。“顯然,這些人正在努力保護自己。”她說。

雖然大多數投資者都容易受到情緒選擇的影響,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一致,表明男性可能更容易按自己的衝動行事。

“女性不太可能採取這樣的重大決定性行動,因爲她們不太確定自己的衝動或感覺是否正確。”克萊曼說。

根據富達(Fidelity)的一項研究,男性進行投資交易的可能性比女性高35%,而試圖把握市場時機往往會導致投資收益下降。

此外,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在動盪時期試圖實現穩定的交易往往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克萊曼表示,由於人類具有生存本能,因此要避免“要麼戰鬥,要麼逃跑”的反應是具有挑戰性的,這包括在股票暴跌時點擊賣出的操作。

然而,她說,可能更容易受到恐慌性拋售的人需要要建立一個制衡系統,例如打電話給同行或與合作伙伴討論決定,以保護自己免受情緒反應的影響。

“當我們提前考慮時,我們在評估如何應對實際威脅時不會很準確。”克萊曼說,“我們大多數人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害怕。”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