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電總局重拳封殺“美容貸”廣告,醫美亂象整頓已進入密集期

記者 | 原禕鳴

國家廣電總局官網9月27日發佈了《關於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的通知》。通知稱,近期發現,一些“美容貸”廣告以低息甚至無息吸引青年,誘導超前消費、超高消費,涉嫌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造成不良影響。爲此,廣電總局決定,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平臺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

“美容貸”即針對想要做醫美項目、但又囊中羞澀的用戶提供的分期貸款服務。但有些分期貸款的利率極高,讓女生雖然成功完成了醫美項目,卻被高昂的貸款拖入生活的泥潭。在“美容貸”的影響下,無數女孩爲變美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在網絡上搜索“醫美貸”、“美麗貸”、“美容貸”,相關案例數不勝數。央視財經9月25日在對多家醫美機構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部分醫美機構都存在誘騙顧客進行分期貸款的情況。另據河南電視臺9月12日報道,康某以公司招聘的名義,高薪誘惑女性來就職,隨後再稱自己公司對形象要求較高,推薦她們去有合作的意願進行整形手術,以便更好地入職,以此手段來誘騙女性進行整形手術並借取“美容貸”。

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美容美髮類投訴總數爲16459件,同比增長60%。其中一類集中問題就是誘導消費者辦理美容網貸,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維權成本高。

實際上,在廣電總局出手前,關於醫美貸的相關整治就已經開始。

2019年5月,深圳龍崗區全面叫停醫美貸;2019年11月,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劍指已經爆出問題的醫美貸,要求從銀行資金端開始嚴格整改,並審慎選擇業務發展模式。今年8月,上交所、深交所發佈公告,要求新掛牌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ABS),底層資產中禁止“醫美分期貸款”入池。

而在今年,關於醫美亂象的整治力度逐漸加大。今年5月28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印發的通知》,決定於2021年6月至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廣電總局此次發文前,浙江省衛健委、網信辦等十部門也聯合下發《醫療美容亂象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決定從2021年9月至12月聯合開展醫療美容亂象整治百日攻堅行動。該方案要求組織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排查,打擊涉及醫療美容領域的違規放貸行爲;督促銀行機構、小額貸款公司規範開展金融營銷宣傳,審慎開展相關業務;嚴禁銀行機構與無貸款業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醫美貸”業務,打擊涉及醫療美容行業“套路貸”的行爲。

在日漸嚴格的監管下,醫美貸款機構也逐漸被壓的“抬不起頭”。2020年2月24日,醫美分期巨頭之一的捷信宣佈旗下醫美分期業務於開始全線凍結,待疫情結束後解凍。此外,捷信消費金融在2020年開年不到兩三個月時間,已累計3次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最高執行標的超過十萬元。2016年間,整體不良貸款率分別爲6.1%、6.9%、8.4%;中國市場的不良貸款率則分別爲4.3%、7.2%、9.7%;金融資產減值虧損佔資產總值的比重愈來愈大,近3年分別爲5.0%、6.3%、7.7%。壞賬成本還遠高於國內其他頭部消費金融公司。

而捷信消費金融的用戶更是飽受花式服務費之苦。黑貓投訴平臺上有多位用戶投訴稱,其在醫美整形時聽信醫美機構與捷信消費金融簽訂貸款合同,有用戶貸款時甚至“躺在手術檯上”。用戶在還款時發現,除了貸款的本金與利息,還需要向捷信消金支付客戶服務費、靈活保障服務包等費用。用戶查詢捷信APP才得知,靈活保障服務包內提供的服務包含:還款獎勵金、截選商城購物禮金、靈活提前還款、變更還款日、延期還款、個人保障、金融學苑等。

但在監管高壓的態勢下,“美容貸”的空間可能已經越來越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