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 陳夢婕)訊,繼年初九鼎集團(430719.OC)被查一事落幕後,其子公司九鼎投資(600053)再度被查。

9月29日,九鼎投資晚間公告,公司董事吳剛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其相關行爲涉嫌違反基金相關法律法規,7月23日,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

同時,九鼎投資公告稱,本次立案所涉事項系對吳剛先生個人的調查,不涉及公司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對公司的日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但追溯發現,創始人吳剛出現了多起違規事件,使得紅極一時的九鼎集團由勝轉衰。

上半年私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49%

天眼查顯示,九鼎集團曾是投資界最出名私募基金集團之一。目前,旗下有昆吾九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九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九安融資有限公司等下屬金融公司。

2014年4月九鼎集團登陸新三板,掛牌前私募融資35億元。這筆融資以每股6.1元的價格向138名股東發行股份579.79萬股,發行對象138名。

掛牌後,九鼎集團進入全盛發展時期。在“基金份額換股權”、“蛇吞象”式收購中江集團等一系列收購和擴張後,九鼎集團市值一路大增,最高達到1024.50億元,坐上新三板市值“第一把交椅”。

但九鼎集團的投資動態停止在2020年。也就是說,在創始人吳剛被查之後,整個九鼎集團的創投業務似乎都陷入瓶頸。

九鼎投資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21萬元,同比減少45%;歸母淨利潤4326.8萬元,同比減少8.07%。其中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438.42萬元,同比減少49.58%,歸母淨利潤6280.31萬元,同比減少27.94%。

對此,九鼎投資在半年報中表示,營業收入及淨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系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存量基金進入退出期導致管理費減少,同時,項目退出數量、項目投資收益率降低導致管理報酬下降。

具體來看,上半年九鼎投資管理的股權基金新增實繳規模0.57億元,無新增投資;完全退出項目的本金18.71億元,收回金額16.86億元;在管基金收到項目回款9.50億元。與此同時,九鼎投資稱,其管理的股權基金已投企業中共有9家實現完全退出,其中上市減持退出2家,掛牌減持/轉讓退出2家,回購及其他退出5家。

不過,在九鼎集團的中報中,創投日報記者卻看到,九鼎系還有12個重點項目,包括消費、材料、農業、裝備等。其中,最早的是投資10年,其餘投資時間大多在5-6年。而在退出方式上,都是擬上市退出。

然而,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私募股權投資IPO退出案例達944家,佔比89%;併購、股權轉讓退出筆數位列第二、第三。對944家的IPO退出案例,九鼎投資卻只有2家退出,僅佔到IPO退出的0.2%。這意味着這家老牌機構在策馬奔騰的創投圈,存在感幾乎爲零。

成也吳剛,敗也吳剛

面對這樣的業績,有人認爲,這與創始人吳剛不無關係。

根據證監會對九鼎集團年初的調查結果,其中6億元的罰沒就是由吳剛一手“策劃”的。

追溯發現,九鼎集團掛牌新三板後,在2014年的定增過程中,不僅隱瞞了實際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這一事實,還在創始人吳剛的指示下,操縱他人賬戶進行證券交易。

九鼎集團之所以規避上述200人紅線監管要求,主要因爲定增方案審覈速度快,只需在股轉系統走備案程序;一旦超過200人,就要經過證監會審覈,多一道審覈環節。

另外,在這輪定增中,九鼎控股出資並安排5個賬戶接受定增股票,這5個賬戶都指向錢國榮等5人。但在同日,錢國榮等5人就分別將證券賬戶以及增發股票委託給九鼎集團創始人吳剛管理。結果,2014年8月12日至2015年4月期間,吳剛指就使相關人員操作“錢國榮”等5個賬戶賣出九鼎集團3.75億股,獲得實際盈利6837.25萬元。

9月27日,青島證監局又披露,九鼎投資爲子公司擔保未及時披露,因此董祕易凌傑收警示函。

面對一系列的違規事件,有人認爲,吳剛擔責應該首當其衝。在創立九鼎投資之前,曾是證監會某處處長。並且,在升任處長前,吳剛就職於機構監管部檢查一處、風險辦一處。可以說,對於風控和相關監管法規,吳剛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

但問題是此次6億的罰沒,就是涉及操作他人股票賬戶,這在業內人士看來,完全是知法犯法。儘管年初九鼎集團是誠懇接受調查結果並積極整改,9月底這次調查,顯然意味着事情並沒有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