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韓國禁止谷歌蘋果支付壟斷,相關法案獲國會通過

原標題:從韓國反壟斷看監管趨勢:整改電子支付,嚴管算法歧視與操縱,劍指蘋果谷歌

記者/張雅婷

實習生/張曉鳳 

韓國反壟斷監管持續推進。近期,韓國金融委員會表示,因涉嫌違反《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包括Kakao及NAVER等多家互聯網平臺旗下的電子支付業務被要求自查自糾違法違規行爲。

韓國互聯網巨頭的“越界”不只體現在支付行業,掌握的大量用戶數據成爲其重要競爭優勢,使用的算法也進一步被規制。Kakao旗下打車業務Kakao Mobility因涉嫌算法歧視被調查,被譽爲“韓國亞馬遜”的電商公司Coupang則因涉嫌利用算法操控供應商產品排序被調查。

9月中旬,因涉嫌在移動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市場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谷歌被韓國罰款2074億韓元(約11.41億元人民幣)。同日生效的《電信業務法》,也被稱爲“反谷歌法”的推行,更成爲韓國反壟斷揮向海外科技巨頭的一把利劍。

最新消息透露,韓國要求蘋果與谷歌在10月中旬前上交一項適配《電信業務法》的新合規計劃。

整改電子支付領域

9月24日,即韓國金融委員會給予調整寬限期最後一天,Kakao Pay宣佈上市計劃將從今年10月推遲至11月。該委員會要求類似Kakao Pay這樣的金融服務平臺應用在獲得監管機構認可之前,停止提供金融產品對比和推薦服務。

Kakao Pay爲Kakao公司旗下金融科技分公司。Kakao以韓國最大的通訊平臺Kakao Talk爲起點,逐步成爲韓國最大的即時通訊服務公司。Kakao Pay於2014年橫空出世,內置於Kakao Talk,提供移動支付和數字錢包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寶也是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有近半股份。NAVER則是韓國第一搜索引擎,2019年11月成立獨立金融服務平臺Naver Financial。

9月7日,韓國金融委員會裁定,NAVER Financial、Kakao Pay和Toss等金融科技平臺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務違反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並要求停止相關服務。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案》(FCPA)於2021年3月25日生效,被稱爲前所未有的、最爲完善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案。基於電子支付,金融產品和銷售渠道被重新整合與分類,法案要求從前對傳統金融公司的規定,如禁止誤導或主動提出建議、禁止虛假或誇大廣告也將適用於電子金融公司。

韓國金融委員會表示,儘管運營此類服務的平臺辯稱其提供的僅是廣告服務,但基於平臺收集大量用戶數據、並通過算法向用戶推薦“個性化”理財產品或保險等廣告行爲,實際上與中介或代理商無異,類似平臺需進行投資經紀人申請登記。未獲得韓國金融委員會許可的金融科技公司,將不能再向其用戶推薦外部金融產品。此外,這些平臺也將被禁止將金融產品與信用卡、保險捆綁銷售。 

9月8日,NAVER與Kakao的股價應聲下跌,二者在一個交易日內市值縮水12萬億韓元(約652億人民幣)。

衆多韓國媒體稱,韓國反壟斷監察機構——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簡稱KFTC)正在對Kakao創始人金凡秀進行調查,因爲其涉嫌“在過去5年裏,對自己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K Cube Holdings(即Kakao實際控股公司)隱瞞必要信息或進行虛假報道”。

與此同時,據部分媒體報道,爲了調查該企業是否違反了《公平交易法》,KFTC最近還訪問了Kakao的總部和K Cube的辦公室。這次調查使金凡秀從韓國富豪榜的榜首位置上跌落,其身家自6月底創下162億美元的紀錄以來,已經蒸發了近50億美元。

韓國經濟日報稱,韓國在電子支付領域的大舉反壟斷是在“跟隨中國的腳步”。近期,我國大型互聯網平臺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正持續推進。9月13日,工信部表示,屏蔽網址鏈接是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問題之一。24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強調,當前支付產業公平發展面臨新挑戰,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9月28日報道,拼多多與美團已支持衆多主流支付渠道,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雲閃付、Apple pay等,但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似乎目前尚未開展互相掃碼支付互通。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隨着相關部門着力推進支付領域互聯互通,阿里、騰訊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彼此開放場景與支付工具互聯互通,將是大勢所趨。

嚴管算法歧視與操縱

除Kakao Pay外,Kakao旗下打車業務Kakao Mobility也正受到KFTC的調查,原因是該公司涉嫌利用算法歧視未加入其付費會員的出租車司機。

去年,韓國出租車行業組織指責Kakao Mobility將訂單優先分配給該公司的付費會員司機,而不是離用戶所在地更近的非會員司機。Kakao Mobility回應稱,他們優先考慮的是提高用戶的便利性,而會員司機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

Kakao Mobility表示,出租車分配服務基於人工智能分析,包括預期到達時間、出租車司機接乘呼叫的接受率、司機的駕駛模式和供需狀況,以及實時交通狀況和用戶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非會員出租車司機匹配乘車請求的幾率可能會降低。

因同一原因被指責的,還有Coupang與NAVER。去年,KFTC對NAVER處以267億韓元(約1.5億人民幣)的罰款,指控其操縱搜索算法,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放在主頁的頂部,以此打壓競爭對手。

NAVER最大的競爭對手是Coupang。Coupang於2010年創立,並逐步發展成爲韓國最大的線上商城。在推出“Coupang Play”服務後,該公司的領土逐漸擴張至流媒體發行領域。

Coupang公司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達到44.8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71%。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Coupang的收入連續15個季度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而NAVER則依賴長期積累的巨大流量與逐步搭建的物流設施,與Coupang一同成爲韓國在線零售的兩大巨頭。

但KFTC的種種舉措,似乎意在抑制兩家科技巨頭不斷擴張的勢力。在對NAVER罰款後,KFTC對Coupang發起了相同的調查。KFTC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能排除在線平臺公司操縱其搜索算法爲自己製造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將嚴厲打擊人爲操縱系統幫助自有品牌產品。

對於算法的規制,我國也有專門的法規即將出臺。8月27日,網信辦推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對於算法操縱,上述規定要求,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過度推薦、操縱榜單或者檢索結果排序、控制熱搜或者精選等干預信息呈現,實施自我優待、不正當競爭、影響網絡輿論或者規避監管。同時,規定要求向消費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徵,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違法行爲,爲“大數據殺熟”套上了緊箍咒。

劍指海外科技巨頭 

除了對本地公司的反壟斷監管,韓國同樣重點打擊海外互聯網巨頭的違法行爲。

9月14日,因涉嫌在移動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市場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KFTC對谷歌處以2074億韓元(約11.41億元人民幣)罰款。同時,被稱爲“反谷歌法”的《電信業務法》也在該日正式生效,該法律主要禁止應用商店運營商強迫軟件開發商使用其支付系統。

KFTC表示,谷歌要求三星等韓國本土智能手機制造商,就應用商店許可證和操作系統早期訪問權與其簽署關鍵合同時,必須達成“反碎片化協議(AFA)”。AFA規定製造商不能爲他們的手機配備或開發自己的安卓修改版本,也即“安卓分叉”(指第三方在谷歌公佈的源代碼基礎上修改定製而成的變種的安卓系統)。該做法阻礙了市場競爭,鞏固了谷歌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削弱了開發智能設備新操作系統的創新積極性。

據悉,韓國三星電子曾於2013年推出一款“安卓分叉”操作系統的智能手錶,但被谷歌認定違反AFA後只好切換到另一操作系統。

KFTC對谷歌的高額罰款,可能是有史以來開出的第九大罰單。同時,谷歌被禁止強迫設備製造商簽署AFA合同,並要求允許製造商在設備上採用安卓操作系統的修改版本。

《電信業務法》的出臺,無疑對谷歌形成了二次打擊。該法案要求應用市場經營者將有關移動內容產品的支付、退款事項明確記載於格式合同當中,以此來預防用戶損失、保護用戶權益。另一方面,禁止應用市場經營者從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強制使用特定結算方式。

由於谷歌在韓國佔據強大市場份額,《電信業務法》也被外界稱爲“反谷歌法”,不過該法同時也對蘋果的iOS生態系統“圍牆花園”造成重創。

蘋果一直對iOS開發者的收入進行分成,要求App Store內的應用使用蘋果的支付渠道,而蘋果會從每一筆交易中抽取30%的分成。受遊戲開發公司Epic Games起訴的影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對蘋果下禁令,要求蘋果取消對應用開發商的第三方支付系統的限制,禁令將在12月9日生效。

移動增長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七麥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歡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隨着全球各國反壟斷等法律完善,全球化企業的崛起,加上蘋果業務版圖的擴大,App Store的支付規則跟分成機制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與其說“讓步”,更像是大勢所趨的“開放”。

但蘋果8月26日發佈的條款更新,目前只有小型開發商明確直接受益於蘋果30%苛稅的緩和。具體而言,年收入少於1百萬美元的企業將繼續受益於佣金折扣,規模較大的開發者則需就App購買和App內支付向Apple支付App Store標準佣金。

不過據路透社報道,蘋果與谷歌已被韓國要求在10月中旬前上交一項適配《電信業務法》的新合規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