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擬在科創板上市 楊元慶表示:將爲社會創造長期可持續的

作者/劉佳

9月29日下午,上交所官網顯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CDR)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這也是繼9月1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範圍的公告》後,紅籌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回A的第一單。

聯想集團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擬募集資金100億元。本次募集資金的55%用於包括“雲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項目”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與應用項目”,10%用於產業戰略投資項目,35%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聯想集團曾於199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並於1995年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今年1月12日晚,聯想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計劃登陸科創板。截至 2021 年 9 月 24 日,聯想申報前 120 個交易日內,最低市值 700.21 億元,最高市值 1116.34 億元人民幣,平均市值爲892.61 億元人民幣。

對於爲什麼選擇此時迴歸國內上市,今年2月時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時表示,一方面,聯想業務的根紮在中國,一直期望在國內上市,但過去由於政策方面的原因,海外上市的紅籌沒有重新上市的機會,直到去年放開了。另一方面,過去國內投資人即使有港股通,比例非常小,聯想和國內資本市場的連接不夠,希望藉助科創板,和更廣大客戶、消費者建立連接和溝通,並通過更好利用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力量,增進公司資本結構的多元優化,壯大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資金實力 。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PC行業曾經歷連續多年下滑,在過去一年聯想仍然保持了基本增長,可是香港市場對於聯想的估值很低,而利用科創板的靈活優勢,既不需要從香港私有化退市並拆除紅籌結構、還可以在內地獲得更高估值,對聯想和其投資者都是利大於弊。此外,港股投資者和A股投資者高度重疊,對科創板理解更透徹。

從聯想連續三個財年的業績來看,根據招股說明書,聯想集團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分別爲3424億、3527億、4116億,淨利潤分別爲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毛利率分別爲 14.44%、16.48%和 16.08%。 

分業務來看,聯想收入由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等組成。報告期內,公司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佔收入比例分別爲 88.20%、89.16%及 89.58%;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佔收入比例分別爲 11.80%、10.84%及 10.42%。

2020年度,聯想個人電腦全球市場份額爲24%;在移動設備業務方面,在拉美及北美地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爲 15.0%及 5.5%,排名第二及第五,在中國市場份額不大;在數據中心業務方面,根據 IDC 統計,2020 年聯想集團數據中心設備出貨量達到 70.75 萬臺,在全球數據中心設備市場佔有率爲 6%,排名第五。

“硬科技”是科創板的底色。報告期內,聯想集團年均研發投入超百億,分別爲102.03 億元、115.17 億元以及 120.38 億元,主要在研項目包括主要產品及服務的技術能力優化及行業前瞻技術領域的研究。

從金額來看,聯想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但從佔比來看,聯想研發投入佔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爲 2.98%、3.27%和2.92%。此前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中位數爲9%。

在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中,有一項爲“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 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5%, 或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 ≥6000萬元”,聯想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爲 337.58 億元,符合後者。

不久前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曾對媒體表示,聯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三年裏內將研發投入翻番。

在技術儲備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共擁有21658件已授權專利。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擁有10216名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總數的19.48%。

從本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來看,聯想主要是在現有智能化轉型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業務領域佈局。不久前楊元慶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PC依然很有想象空間,但對於增長、盈利改善更大的想象空間在其他方面,如3S(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和行業智能)戰略 。

而從聯想主業來看,儘管PC市場火熱,但包括聯想等PC廠商仍面臨包括企業收緊採購預算、芯片等在內的PC組件供應鏈短缺等挑戰。不久前楊元慶對記者提到,尤其是芯片供應壓力,不只是PC、平板,包括電動車對芯片要求很高,聯想預計芯片缺貨還會持續12-18個月,供應情況決定了PC銷量增長。

而供應短缺意味着原材料等價格的上升。對於上游的漲價,楊元慶稱成本一部分聯想自己消化,另外一部分由調整價格來實現,這是個動態的過程。“雖然在漲價方面不希望是領先的的,但也會保持我們盈利能力和競爭力放在首位。”

IDC移動設備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此前也表示,由於需求旺盛、產能短缺,供應鏈每一部分的生產潛力都到了極限。不僅 PC 製造商和 ODM 需要處理組件和產能短缺的問題,與此同時物流問題仍然存在,因此供應商被迫採用空運的方式以縮短交貨時間爲代價來降低成本。

此外,聯想以手機爲代表的移動業務在國內市場仍面臨激烈的紅海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