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於玉金 北京報道

《長津湖》9月30日上映,而出品方之一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2014年曾言“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據博納影業2020年的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和騰訊旗下企業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也均在其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於冬在此後的一次訪談中提及,之所以說出“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的原因,在於擔心BAT如果迅速將國內的創作力量(導演、編劇、演員)進行整合和收編,傳統電影公司將陷入一個無法自處的境地。而事實證明,BAT所代表的互聯網資本並非無所不能。

9月23日,阿里創投突然清倉芒果超媒,儘管尚在鎖定期,但阿里創投則表現出去意已決,從而引發資本市場對於文娛行業態度的思考。有文娛行業高層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阿里創投轉讓芒果超媒全部股份只是一個孤立事件。但文娛行業目前不被資本認可則是顯而易見的,在疫情影響下及政策對文娛行業的監管,讓資本對文娛行業態度都比較消極。”

阿里與騰訊身影

2007年、2008年,博納影業與華誼兄弟幾乎同時拿到了風險投資,博納影業拿到了紅杉資本沈南鵬、SIG龔挺、經緯資本張穎等投資人的美元資金;華誼兄弟的投資人則是馬雲、於峯。

沈南鵬隨後幫助博納影業設計了紅籌架構,博納影業於2010年12月頂着“中國內地影視第一股”的頭銜在美上市,而華誼兄弟(300027.SZ)則於2009年10月率先在創業板上市。

博納影業上市當天就破發似乎就預示了其價值在美股被低估的命運。博納影業市值最高時僅有60億元,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300251.SZ)則藉着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博納影業宣佈私有化當天(2015年6月12日),博納影業的總市值約爲48.55億元,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市值分別約790億元、562億元,爲博納市值的10倍以上。

錯過國內電影高速發展期的博納影業痛定思痛於2016年4月完成私有化,於冬和其控股公司、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金石基金、賽富資本、紅杉資本、復星集團成爲博納影業私有化後的主要股東。苦等4年後,2020年11月,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博納影業經發審委審覈過會,股東名單中,阿里與騰訊的身影仍在。

如今,阿里和騰訊還在持有哪些影視公司呢?根據Wind申銀萬國影視院線(2021年)顯示,阿里創投目前爲光線傳媒第三大股東,華誼兄弟第四大股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則爲華誼兄弟第二大股東。

上述文娛行業高層人士表示,“目前,阿里和騰訊在一些文娛公司中,可能並不是不想出來,而是暫時出不來,博納影業是頭部電影製作公司,而華誼兄弟現在也算活過來了。”

“阿里、騰訊在整個文娛行業投資的公司非常多,只是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博納影業等影視製作公司比較吸引市場關注。”有不願具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阿里在文娛領域早已進行了全覆蓋的佈局。除了投資影視製作公司外,阿里於2014年6月收購香港電影公司文化中國更名爲阿里影業,並於當年年底上線淘寶電影;在發行領域,2015年11月,阿里收購合一集團(原名優酷土豆),2016年5月,將淘寶電影更名淘票票;在放映方面,2016年5月入股大地影院;2017年7月,增持淘票票;2018年2月,入股萬達電影成爲其第二大股東。

騰訊旗下騰訊視頻則早在2011年成立,並在2015年宣佈成立騰訊影業、企鵝影業,同一年,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併成立新公司閱文集團,閱文集團還在2018年將新麗傳媒收入囊中。

阿里與騰訊的快速佈局,也是於冬當年喊出,“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於冬還開轟售票平臺,認爲貓眼、淘票票等售票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太高了,購票平臺服務費比例應該低於電影專資的5%。

上述券商分析師分析認爲,“其實並不存在誰給誰打工的問題,這是影視產業鏈結構問題,有公司負責製作,有公司負責銷售,負責銷售的公司可以說爲影視製作公司打工,影視製作公司也可以說是爲負責銷售的公司打工,彼此之間更多是合作的關係。”

公募基金浮現

當傳統影視公司擔憂BAT洶湧而來時,電影市場卻在2016年票房收入高開低走迎來拐點,2018年,“稅務風波”襲來,影視行業就進入了寒冬期,2020年疫情更是重創影視行業。

目前,除了互聯網巨頭的身影,公募基金出現在更多影視公司的股東名單中。光線傳媒的第8-10大股東分別爲招商銀行-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工商銀行-泓德遠見回報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商銀行-泓德臻遠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橫店影視(603103.SH)股東名單中則有中國農業銀行-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工商銀行-廣發中證傳媒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中國電影基金會電影投融資發展專項基金主任朱玉卿在近日表示,各大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支持的力度,將近有20多家銀行推出了非常明確的電影金融產品,“這在之前是很少見到的,反而在2014-2016年電影高速發展的時候,銀行金融機構表現得比較保守,但在2019、2020年一些業外資本退潮時,這些專業機構反而以他們的專業和抗風險能力加大了對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

對於公募基金更多出現在影視公司股東名單中,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爲,“更多原因在於公募基金作爲投資機構更看重一些影視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未來表現,也就是股價可能上漲。”

與此同時,國有資本開始在民營影視公司扮演重要角色。如美盛文化(002699.SZ)搬來河南國資“救場”。

美盛文化於今年8月16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美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向九州國泰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九州國泰”),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82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0%,轉讓價格擬定爲4.25元/股,總價款7.73億元,而受讓方九州國泰爲九州城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實際控制人爲河南省國資委。

此次轉讓的原因則在於,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以及歸還股票質押融資貸款。

目前,美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宏盛投資、實際控制人趙小強累計質押股份數量佔其所持公司股份數量比例達到99.38%。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出現平倉風險或被強制過戶風險,美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美盛文化股份出現平倉風險或被強制過戶風險。

“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股權協議轉讓方式償還部分股票質押融資債務,有利於降低股票質押風險。”美盛文化方面表示。

此外,連虧三年的唐德影視(300426.SZ)在2020年迎來了新實控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對唐德影視等公司的實控人變更爲地方國資這樣的現象,上述券商分析師分析認爲,“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混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也是一個明顯的跡象,雙方在不同的領域有各自不同的優勢,會促進整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高,當然也考驗雙方如何去協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