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能延續默克爾的成功?

可以確定的是

在漫長的新政府組閣談判完成前

默克爾還將爲德國站好“最後一班崗”

誰能延續默克爾的成功?

文/曹然

發於2021.10.4總第1015期《中國新聞週刊》

自2005年默克爾首次當選總理這16年來,德國大選(聯邦議會選舉)第一次出現“沒有贏家”的選舉日。默克爾聯合政府的副手、社民黨領導人肖爾茨率領本黨拿下206個議會席位,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領銜的聯盟黨緊隨其後,獲得196個席位,左翼的綠黨和右翼的自由民主黨分別獲得118席和92席。

本屆德國議會規模爲史上最大,共735席,組閣門檻爲368席。因而,聯盟黨的失敗並不明顯,仍有領銜綠黨、自由民主黨組閣的可能。但從票數上看,即使和2017年默克爾“最艱難的當選”相比,聯盟黨也失去了650萬選民的支持,默克爾和聯盟黨新總理候選人拉舍特的選區都被社民黨“攻陷”。

相比頻繁出現言行錯誤、形象不穩重的拉舍特,肖爾茨成功將自己塑造爲“默克爾第二”,成爲德國選民的最大公約數。但社民黨的最終得票率也不到30%。出口民調顯示,30歲以下年輕選民更支持有明顯政治傾向和變革口號的綠黨或自由民主黨。

過去四年,執政聯盟中基民盟與社民黨的最大分歧,是默克爾激烈反對社民黨和左翼政黨合作。在全國層面領導社民黨的肖爾茨屬於黨內保守派,保證了社民黨的中間立場。另一方面,2015年難民危機後,執政聯盟中的右翼政客和支持者已經離去。

這種“不左不右”走中間路線的執政聯盟,是“默爾克主義”得以延續的基本保障。默克爾的外交和歐洲政策的兩大基石,是“團結歐洲”與“結盟美國”。右翼黨派反對默克爾推行的歐洲復甦計劃,拒絕分擔南歐國家的債務危機;左翼黨派則反對和美國繼續保持軍事結盟、加強北約,主張和法國一起推行歐洲防務自主。

現在,如果聯盟黨和社民黨無法形成執政聯盟,雙方几乎唯一可行的選擇都是與綠黨、自由民主黨聯合。因而,不論最終是聯盟黨還是社民黨牽頭組閣,只要出現“三黨聯盟”,都可能會使德國新政府的格局從“不左不右”轉向“又左又右”。

在重大決策上,可能成爲新總理的肖爾茨和拉舍特都會繼承默克爾的衣鉢,在競選辯論過程中也未提出任何顛覆性政綱。但如歐洲外交事務委員會最近發佈的報告所言,延續默克爾政策,並不等於延續默克爾的成功。

在默克爾的領導下,德國已被視爲歐洲乃至西方世界的領導者。外界擔憂,肖爾茨和拉舍特沒有默克爾那樣豐富的談判經驗,無法承擔橋樑和協調人的角色。

無論是應對2010年歐債危機、2015年難民危機還是2020年新冠危機,默克爾的戰略決策雖然遭遇過重重阻力,短期內導致支持率或國際聲望下降,但最後都能得到普遍支持。而當“不左不右”的政治路線不再可行、穩定長久的執政聯盟被打破,未來的德國總理或許會對選票患得患失。他們還能否保持戰略定力,從長遠角度推行政策,仍有不小的問號。

可以確定的是,在漫長的新政府組閣談判完成前,默克爾還將爲德國站好“最後一班崗”。2017年9月大選後,新總理到次年3月才產生。分析人士認爲,本次大選後,新總理能在聖誕節甚至明年1月前產生,都算是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