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雁過拔毛!蘋果竟靠遊戲爆賺120億美元 

隨着iPhone 13的出爐,蘋果最近可以說是住在了熱搜上。

#iPhone13創下蘋果最長等待期# #蘋果因取消充電插頭在巴西被罰#

且如今iPhone13還沒出一個月,已經有人開始盼iPhone14了。

北京時間10月3日,《華爾街日報》發佈了一篇名爲“蘋果不做遊戲,卻是遊戲界最熱門的玩家”的文章,其中分析顯示,蘋果2019年在遊戲方面的營業利潤爲85億美元,僅憑從App Store裏的抽成,就超過了任天堂、微軟、動視暴雪索尼的收入利潤總和。

來自《華爾街日報》

再看看一直以來被詬病,前段時間纔剛剛做出小妥協(“蘋果稅”)的蘋果,原來纔是全球“第一”大遊戲公司。

01從第四跨越到第二

根據華爾街日報公佈的數據來看,蘋果在2019年的遊戲淨利潤超過了四家遊戲公司利潤總和20億美元,成爲了全球利潤最高的遊戲公司。

而其實早在2019年,Newzoo就曾發佈了一份《全球遊戲市場報告》,其中概述了與遊戲相關的35家上市公司,蘋果的遊戲收入僅次於騰訊、索尼和微軟,穩坐在第四位,甚至超過了動視暴雪。

數據顯示,2018年前35家公共遊戲公司的收入爲1140億美元,高於2017年的1002億美元。其中,2018年全年蘋果的遊戲收入爲94.5億美元,同比增長18%。

根據Newzoo最近發佈的預測來看,2021年全球手遊收入預計達907億美元,其中大約有411億美元來自IOS平臺,佔比超過45%。而作爲手機王者的蘋果,這一部分的收入對其而言有多重要?

經常關注蘋果財報的朋友們也許知道,蘋果從未詳細公佈過App Store這塊大蛋糕的收入,但大趨勢還是能看出來的。

根據蘋果發佈的2020年財報來看,其服務板塊的營收從2018年的400億美元進一步提升至5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6%。據財報裏的表述顯示,服務淨銷售額的增加也主要是由於App Store和廣告銷售額的增加。

且相較於產品而言,服務領域由於沒有過多硬件的成本投入,近年來一直保持在超過60%的毛利率,2020財年更是達到了66%。與此同時服務領域與產品領域佔毛利潤比例也在發生着變化,從2018年的2:8逐步提升至3:7。

而蘋果靠着App Store走向遊戲頭部的奧義還是在那令人詬病依舊的“蘋果稅”上,從2008年7月開始,蘋果開始過上了“包租婆”般的生活,其開始向所有在三方軟件上產生的任何交易行爲(遊戲充值、音樂付費)收取30%的佣金。

當上包租婆的蘋果也是老霸道了,對於谷歌和微軟的軟件也一視同仁,而如果想繞開蘋果的支付當個“二房東”,將會直接被封殺下架。

如此看來,蘋果這個事兒做的確實有些不厚道了,可以說算是“空手套白狼”的典範,既沒有開發遊戲、也不用做遊戲的運營,竟然就這這樣成爲了遊戲界的“Hottest Player”。

02圍牆花園被打破

互聯網行業反壟斷這個事兒到如今已經不稀奇了,且天下也早就“苦蘋果稅久已”。

2020年的8月,手握爆款遊戲《堡壘之夜》(Fortnite)的Epic Games像蘋果的權威發起了挑戰,在沒有告知蘋果的情況下,讓玩家直接在遊戲內付費,越過了30%的蘋果稅。

而蘋果也是迅速做出反應,直接將《堡壘之夜》下架,不允許用戶通過蘋果遊玩該款遊戲。但Epic反手將蘋果告上了美國法院,向蘋果宣戰。

在長達一年的訴訟過程中,終於在今年的9月中旬等來了判決結果,美國法院裁決,駁回了Epic Games的400萬美元的賠償請求,但蘋果也必須取消“禁止開發者通知用戶可以去其他平臺購買及訂閱”的策略,並且開放應用程序內第三方支付渠道。

這場爲了“公平”的戰爭很難說到底是否勝利了,但是藉着這起訴訟,我們終於窺探到了App Store 的收入佔比。

根據2021年9月美國法院公佈的資料顯示,蘋果的App Store收入幾乎全部都是由玩遊戲的用戶貢獻的,遊戲應用程序的收入佔應用商店收入的70%,驚人的是,這70%的收入是由不到10%的App Store用戶產生的。

而蘋果App Store全年的營業利潤爲123億美元,佔整體營業利潤近20%。粗略的算算,其中游戲部分的收入佔蘋果全年利潤的14%。

從蘋果公佈的2021財年三季度報中可以看到,截至6月26日,服務領域的淨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已經逼近了2020財年的530億美元。

但話說回來,蘋果在遊戲收入這個事兒上,也不至於是完全沒有付出,否則也不至於在前文的空手套白狼上打個引號,畢竟構建一個穩定的生態、不斷更新產品線和提供產品之間聯動也隱含着很多日積月累的成本。

03壓力山大的蘋果

在砍向蘋果的反壟斷之刀沒有落下來之前,蘋果的壓力倒還沒有那麼大,現在Epic的訴訟結果出來,歐盟和各國的反壟斷壓力襲來,不只是蘋果,谷歌、微軟的日子也很難過。

手機的增速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收入佔比不斷增加的“蘋果稅”也遭到了砍伐,蘋果不得已將手伸向了王牌的iPhone系列。

9月14日晚間,全球期待已久的iPhone13終於出爐,儘管從功能上來說,並沒有出現什麼驚爆人眼球的新東西,但與12相比,13的價格下降了近1000元。

能讓蘋果大打“價格戰”的原因,還是蘋果稅的讓步,8月底蘋果在官方中申明,開發者可以使用電子郵件等通信方式與用戶共享 iOS App 之外的支付方式信息。而失掉了這塊高毛利率的收入,需要賣多少部手機,才能挽回這筆損失?

就此來看,iPhone13降價的原因大抵是蘋果想要通過降價來換取銷量,給產品的銷量提振。也有媒體估算,如果未來反壟斷的力度加強,蘋果將支付方式全面放開,按照iPhone的淨利,銷量至少增加23.6%以上才能補上缺口。而2020年蘋果全年銷量增速僅有7.9%。由此看來,想要彌補蘋果稅的缺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儘管目前iPhone13的銷量火爆,市場上也是一機難求,但受到疫情、限電多重影響的蘋果正在面對着史上最長的交付週期(3到5周),這也將勸退一波計劃購機的消費者。

且如今,被外界譽爲“全村的希望”的造車計劃,也面臨着中道崩殂的危機。

自蘋果2014年下半年開啓泰坦計劃之後,市場的猜測就從未停止。不少分析師認爲,蘋果將在2025年發佈Apple Car,且蘋果也已經開始接觸LG、SK等韓國廠商了。

但當初從別的公司挖過來的造車高管,也要被別人挖走了。近日有媒體報道,福特汽車宣佈,蘋果汽車項目原負責人Doug Field將擔任福特汽車首席先進技術官。Doug Field此前就職於特斯拉,曾爲其打造了Model 3這一明星車型。而Doug也成爲蘋果汽車項目團隊中自今年2月以來第四位離職的項目重要成員。

04結語

誠然從數據來看,蘋果近幾年靠着抽成,成爲了不開發、不運營遊戲的營收第一的遊戲公司,但很明顯,市場裏的其他競爭者和消費者早就已經不爽很久了。

如今連競爭多年的阿里與騰訊都已經“世紀破冰”,選擇握手言和、開放生態,蘋果的堅守怕是持續不了多久了。

從9月Epic蘋果的判決結果來看,法院確實駁回了關於“蘋果構成壟斷”的訴訟,但這也並沒有證明蘋果的“清白”。法院認爲,蘋果可能有提高壁壘或阻礙市場創新的行爲,只是Epic並沒有成功證明這些行爲的確發生了。

且自9月的審判之後,Epic等來的不是《堡壘之夜》重新上架的消息,而是被列入生態黑名單的結果,由於Epic還在澳洲、英國等國家將美國告上了法院,這個過程還將要耗費5年之久,這場反壟斷的戰役才只是剛剛開始。

面臨着層層圍剿的蘋果,應該是很難保持住遊戲收入山頂的地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