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研圈

前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的學者統計了北京市民對現行休假制度的滿意程度,發現 46.2% 的被調查者對調休制度不滿,過半被調查者對現行休假制度不滿。

撰文 | 周舒義

編輯 | 魏瀟

伴隨國慶假期一同到來的,是假期前後需要工作的兩個週末。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 2021 年節假日安排,全年 31 天節假日中有 7 天是從週末調休而來。這項制度的初衷是爲了促進旅遊消費、拉動內需,但調休造成了假期前後“連上 6 天班”的“盛況”,這屢屢成爲公衆討論的焦點。

許多人表示,調休會“毀掉兩個週末”,令人身心俱疲。還有網友抱怨,不少企業假借調休之名讓員工變相加班,但沒有相應補償。早在 2013 年,就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把雙休日挪動到法定節假日上,表面上看增加了假期天數,實際上佔用了公休時間,“打亂了正常的工作和休息節奏。”

假期去哪了

2019 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休假制度改革課題組對北京市居民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回收了 1010 份有效問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休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和同事基於該調查數據,於 20202021 年分別發表了兩項研究。其數據顯示,有 46.20% 的被調查者對調休制度不滿,約 50.2% 的被調查者對現行休假制度不滿

研究人員發現,工作性質會顯著影響休假滿意度,並且行業差異遠大於地區差異。例如,IT 工作者對現行休假制度不滿意的比例爲 31.45%,而金融業僅有 13.20%。比起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員工對休假制度的滿意度更低。

此外,女性比男性更不滿意當前的休假制度,特別是在結婚後更容易產生不滿。研究者認爲,職業女性工作和生活的矛盾較男性而言更爲突出,婚姻帶來的一系列育兒壓力加劇了這一問題。雖然有針對女性的特殊休假和相應的津貼制度,但缺乏育兒相關配套政策,女性家庭壓力仍然無處分擔。

按照我國現行休假制度,職工休假可分爲週休、法定節假日、帶薪年假、婚喪探親假等幾大類。其中法定節假日標準爲 11 天,帶薪年假按照職工工作年限,分 5 天、10 天、15 天三檔。從休假時長來看,中國不僅低於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也低於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而休假制度遲遲未能全面落實,使得本不寬裕的假期雪上加霜。根據 2018 年發佈的《休閒綠皮書:2017~2018 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北京市居民有業羣體週休、法定節假日、帶薪休假完全落實率分別爲 79.2%、59.2%、62.9%,能完全享受三類休假的羣體僅佔 34.2%。另一項全國 2552 名在業者參與的調查顯示,40.1% 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僅有 31.3% 的受訪者表示 “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對於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初創公司而言,“落實制度”更是一種奢侈——根據財新網報道,一份 2017 年發佈、覆蓋 99 家初創公司的調研報告稱,有四成初創企業沒有任何加班費和調休制度。

理想假期

那麼,大家眼中的理想假期應該是什麼樣?

根據王琪延和同事們的調研,被調查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帶薪休假。72.08% 的有業羣體期望每年帶薪休假天數大於 10 天。特別是,在那些每年帶薪休假少於 5 天的打工人羣體中,有 91.87% 的人期望休假大於 5 天。

人們還希望擁有更多更長的法定節假日。59.82% 的有業羣體認爲應該增加元宵節假期, 18.84% 的人希望增加七夕假期。61.3% 和 74.6% 的人希望清明節、中秋節假期延長至 2 天或以上,還有 42.22% 的受訪者渴望更長的春節假期。

此外,公衆對“做四休三”的普遍期待也是該調查的一項重要結論。70.5% 的人認爲在 2020 年小康社會建成後,每週休息 3 天才合理,對“做四休三”持同意態度的比例高達 79.3%。

王琪延與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淼曾撰文指出,“做四休三”並非簡單的週休 3 天,而是同時延長工作日工作時間,旨在以更少的工作日完成同樣產出。他們認爲,該方案可以在 2030 年實現。

這並非沒有先例。根據 BBC 報道,冰島從 2015 年開始試驗“4 天半工作制” ,在公共服務部門試點併產生了積極效果,如今,冰島 86% 的工作人口都被納入了“4 天半工作制”。新西蘭從 2018 年開始,在私營企業試點每週 4 天工作制,並發現試點的員工能夠在保持收入不變(即保持一定標準的產出)的情況下將工作時間縮減 20%。2021 年初,在蘇格蘭執政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在選舉宣言中承諾,將試行一週 4 天工作制,員工薪酬不變。

如何擁有

每週四天工作制或許離我們還有些遙遠,但國內勞動權益落地已經近在眼前。根據財新網報道,6 月 24 日,快手宣佈從 7 月 1 日起、取消“大小周”,公司按國家規定向員工支付加班費。隨後,字節跳動、美團優選等公司也紛紛傳出跟進消息。8 月 26  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佈了一批超時加班典型案例,官方認證“996”違法

王琪延在研究中指出,帶薪休假與休假滿意度密切相關,相關規定雖有法律條文,但並沒有明確的實施辦法和懲處措施。需要填補法律空缺,加強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他建議,政府可適當延長法定節假日及週休天數,在部分地區設立 2.5 天制試點作爲過渡,也可適當延長或增設傳統節假日,以提高國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對於休假改革,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拼假方案出於經濟下行、拉動內需的壓力,更多立足於經濟考量。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傾向於家族內部聯繫,在城市化時代,應該有一些假期滿足人們的外向型需求。

此外,王琪延等人的研究還顯示,調查中 86.3% 的人選擇國慶期望放假天數是 7 天及 7 天以下,說明現在的十一黃金週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對十一的放假需求。但集中式休假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交通住宿問題、景區體驗度下降等現實情況拉低了人們的假期質量,也不利於假日經濟運行。他們認爲,應該在落實帶薪休假的基礎上,有步驟地取消小長假和調休制度,爲公衆提供更自由靈活的假期安排。

我們或許已經習慣於把工作日程的格子排得滿滿當當,也習慣於在一處又一處景點間魚貫打卡……中國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假期?也許朱光潛一篇文章的題目正好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慢慢走,欣賞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