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對攝影感興趣,可能都聽說過主體突出、背景虛化、夜景拍攝等詞彙。其實這些都和一個攝影參數有着緊密的關係,那就是——光圈。現在,手機廠商在宣傳自家產品的拍攝性能時,也都會說採用了大光圈鏡頭夜景更出衆等。那麼光圈到底是什麼?它會對成像造成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光圈?

簡單來說,光圈就是控制光線進入鏡頭的裝置。如果想要增加通光量就將光圈調大,如果想要減少通光量就將光圈縮小。光圈由多個相互重疊的光圈葉片組成的,通過調節這些葉片的分散和聚攏,就可以調節光圈大小控制通光量了。

鏡頭中間的裝置就是光圈

光圈用英文字母F表示,F=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圈的直徑。需要注意的是,F值與光圈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反而越小。常見的光圈值有f1.4,F1.8,f2.0,f2.8,f4.0,f5.6,f8.0,f11,f16,f22。

第二個問題:光圈對於成像的作用?

1、調整曝光

通過調整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單位時間內的通光量,大光圈可以獲得更多的光線,小光圈則獲得的光線相對較少。在光照條件和快門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如果你想讓照片更明亮就要使用大光圈拍攝,如果你想要照片暗一些那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

一般來說,在光線強烈的情況下爲了避免照片過曝,需要適當縮小光圈拍攝。而在室內、夜晚等昏暗光線條件下則需要使用大光圈以避免照片欠曝。而在光線條件一致的前提下,想要獲得相同的曝光,大光圈曝光時間更短也就是快門速度更快,小光圈所需要的曝光時間更長也就是快門速度慢。更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有效防抖也可以更好的定格瞬間的精彩,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使用大光圈拍攝。

2、控制景深

光圈的大小除了可以控制進光量讓畫面的明暗產生變化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控制景深。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圖像的範圍,光圈大小的改變會讓景深產生變化。

從F2.8-F16光圈下的景深變化

使用大光圈拍攝時會獲得更淺的景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背景虛化,在人像、靜物等需要突出單一主體的拍攝時多采用大光圈拍攝。而在拍攝風光、多人合影等題材時,因爲需要畫面中的元素都清晰,所以就要使用小光圈以獲得更大的景深。

這個表生動的反映出了不同光圈對於成像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什麼時候用大光圈,什麼時候用小光圈?

既然大光圈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那麼在弱光環境下比如室內、夜景就需要使用大光圈拍攝了,既可以確保正確的曝光同時又可以縮短快門時間,獲得曝光準確同時清晰不虛的照片。另外使用大光圈拍攝還可以獲得較淺的景深,在拍攝人像、靜物、花卉這類需要儘可能的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照片時,就需要使用大光圈了。

人像題材多用大光圈拍攝以突出人物,並且可以有效屏蔽雜亂背景

在拍攝風光、多人合影等照片時,我們需要畫面中位於不同位置的各種元素都清晰,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以獲得更大的景深。另外在光線強烈的情況下,爲了保證照片不過曝,我們需要減少通光量因此使用小光圈拍攝。

拍攝風光、城市景觀時要使用小光圈,保證畫面中的元素都清晰。

因爲卡口口徑、鏡頭結構、光學折射和鏡片工藝等原因,鏡頭中央的光學素質要好於鏡頭邊緣。光圈越大意味着更多的光線是從鏡片的邊緣通過,反映到照片上就是銳度不高、暗角和色散等問題。因此很多時候一枚鏡頭的最佳成像並不是它最大光圈時,而是縮小一至兩檔光圈。

不同光圈下的分辨率表現

不同光圈下的暗角情況

當然也不是說光圈越小成像就越好,因爲光線衍射等問題,在進一步縮小光圈後分辨率反而是下降的。因此在購買一款鏡頭後,一定要多拍多觀察,逐漸瞭解這枚鏡頭在何種光圈情況下可以做到畫質最優以及它的光學特性。

複習一下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今天講的光圈知識:1、光圈是控制鏡頭進光量的裝置,以英文字母F作爲標識,數值小光圈大,數值大光圈小是反比的關係。2、光圈影響畫面明暗同時也對景深起作用。3、需要突出主體虛化背景或者弱光環境下獲得正確曝光時需要使用大光圈;光線強烈或者需要畫面中各種元素都清洗時則使用小光圈拍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