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聚焦昆明!

來源:環球網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十五次會議(COP15)11日在雲南昆明拉開帷幕。

全球矚目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十五次會議(COP15)11日在雲南昆明拉開帷幕。這是一場備受期待的會議,因爲沒有人能否認全球生物多樣性總體惡化的現狀和趨勢——百萬動植物面臨徹底消失的威脅,聯合國警告“時間已經不多了”。生物多樣性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10年前,締約方制定了一系列具體行動目標,但10年過去,相關目標沒有一個在全球層面得以完全實現。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

正因爲如此,COP15被認爲是一個關鍵時刻,被賦予制定“雄心勃勃目標”的重任,需擘畫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藍圖,而主辦方中國則被寄予厚望。中國有這個擔當。過去這些年,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本次大會必然讓更多人聽到中國保護自然的聲音。據外交部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2日以視頻方式出席並發表主旨講話。去年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峯會上,習近平表示,期待各方在昆明COP15上達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執行的行動框架。

本報記者現場感受“綠色”理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1日出席COP15開幕式並致辭。韓正表示,中國作爲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統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事業,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未來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雲南昆明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並致辭。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COP15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本次會議,來自140多個締約方及30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共計5000餘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加大會。COP15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第一階段從11日至15日,涵蓋高級別會議,生態文明論壇等活動,將發佈“昆明宣言:邁向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第二階段會議在2022年上半年舉行,將審議和決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據法新社等媒體報道,在開幕式上,《生物多樣性公約》祕書處執行祕書伊麗莎白·姆雷馬錶示,儘管取得了一些成功和進步,需要的突破性進展仍沒有到來,“我們必須在這個10年採取行動,阻止並逆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局面,最遲在2030年讓生物多樣性走向恢復之路”。

《環球時報》記者11日參觀了位於會場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與成果展。以共存、共生、共進爲主題的展覽,通過互動魔牆、流水屏等多媒體方式,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無愧於“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的稱號。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這是開幕式上播放的大象主題短片。

此次大會踐行“綠色會議”理念。以新聞中心爲例,不提供瓶裝水,大家都要自帶水杯;用電子文檔替代紙質打印件;用小程序等電子方式發佈通知等。主辦方還通過新建林業項目方式實現碳中和,即所造林完全抵消大會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爲國際大會提供示範樣本。

位於生物多樣性展覽主展區的是英國建築設計師勞裏·切特伍德專門爲大會設計的藝術裝置“未來城市花園:自然與城市”。人在倫敦的勞裏通過視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每個人身邊,只有人類一起努力,共建生命共同體,才能實現裝置裏展現的人與動植物和諧發展的未來世界。“中國政府和民衆樂於擁抱新觀念和新技術,這將爲全球的保護工作樹立榜樣。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大會讓更多人聽見中國保護自然的聲音。”

“具有雄心勃勃目標的全球會議”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的說法,生物多樣性是指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和多樣性,它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之間複雜的生態變化過程。《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於1993年。

聯合國在2019年發佈的報告顯示,約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危險,當前物種滅絕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几十到幾百倍,而且正在加速。世界自然基金會稱,野生動物數量在不到50年裏減少了2/3以上。《生物多樣性公約》副執行祕書大衛·庫伯10日說,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造成重大威脅,並與氣候變化、健康衛生等問題相互交織。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雲南民族特色演出。

“科學家認爲,生物多樣性喪失將帶來‘生態崩潰’風險。”BBC10日以英國爲例稱,英國是七國集團中生物多樣性衰退最嚴重的國家,較基準年(1970年)衰退到只剩50%,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75%。研究人員認爲,這與工業革命的影響有關。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雲南民族特色演出。

對於COP15,國際社會給予很高期待。2010年,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締約方制定了爲期10年的“愛知目標”。然而,20個行動目標沒有一個在全球層面得以完全實現。路透社11日稱,由於疫情,COP15被多次推遲。COP15希望制定本世紀中葉的長期目標和2030年的短期目標,至關重要的是,推動這些目標寫入國家政策。

北京大學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實驗室研究員李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爲在2030年和2050年兩個時間節點前明顯緩解乃至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COP15必須提出富有雄心的下一階段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如何使高目標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不重蹈“愛知目標”的失敗,是大會及其議程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例如率先提出和承諾雙碳目標(碳達峯、碳中和),承諾在‘一帶一路’項目中不再新增火電投資等。”

“具有雄心勃勃目標的全球會議!”德國電視一臺稱,更多自然保護區,更少農業毒素——COP15的焦點可能是如何說服北方富裕國家在財政上支持南方貧窮國家。根據協議初稿,到本年代末,至少30%的地球表面應置於保護之下,殺蟲劑使用量減少2/3,塑料廢物排放被消除。“這次會議是關於保護人類。當生物多樣性處於危險之中時,人們的生命也面臨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諾生說。

“中國經驗”

在COP15開幕前3天,中國發表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發佈會上表示,在20個“愛知目標”中,中國3個目標進展超越預期,13個目標取得關鍵性進展,4個目標取得階段性成績,“愛知目標”執行的總體情況好於全球平均水平。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這是中國少數民族代表發言。

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努力和效果,可從今年以來一些動物頻頻“出山”獲得直觀感受:4月,東北虎“完達山1號”進村引發全網圍觀;6月,西雙版納大象“進城”引來外媒紛紛報道。

李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建立了系統的保護地網絡,成爲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的堅實基礎。在許多地區,保護地集中連片,形成面積更大的區域性保護地網絡。通過持續投入,一些關鍵瀕危物種的種羣數量和棲息地面積得以恢復和增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評估中,大熊貓、雪豹由“瀕危”降爲“易危”,成爲全球瀕危物種保護中里程碑式的成功案例。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祕書長艾麗絲·休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實踐證明,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行之有效,可以推廣到全球借鑑使用。她同時提到,中國需要參照大熊貓保護經驗,爲更多物種建立數據和普查系統,開發更好的監測方式和技術手段。這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其他國家。

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信息,截至2019年底,中國初步劃定生態紅線面積不小於全國陸域面積的25%,覆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全國生物多樣性分佈的關鍵區域。

美國彭博社評論稱,中國將主持這場事關未來10年如何阻止生態破壞的全球談判,這是中國自1995年舉辦世界婦女大會以來首次舉辦重要的聯合國會議。中國有可供學習的經驗,從幾十年的植樹造林,到保護瀕危物種,再到習近平主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思想。

《南華早報》稱,中國將是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力量。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外交官們對昆明會議抱有希望,包括雄心勃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機制。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說,這次會議將是各國改變生物多樣性喪失曲線的第一步,“希望在COP15結束時,我們能達成一項政治宣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