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批城市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公佈,

北京市東城區、石景山區上榜。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什麼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爲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爲步行15分鐘左右的範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爲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近年來,根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標準和要求,我區確定古城南路、七星東街等“5個圈”作爲第一批建設試點。通過“精準補建”,新建生活性服務業功能網點11個,完成全年任務的110%。全區151個社區已實現“五類業態500米範圍”社區全覆蓋。

古城南路西社區作爲古城南路便民生活圈的“一份子”,不斷探索便民惠民社區服務,不斷完善養老助餐服務體系,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吃上物美價廉的“暖心飯”。

古城南路西社區便民餐廳開餐了

趕緊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土豆絲,6元一份;燒茄子,8元一份;魚香肉絲,9元一份;營養湯,特價10元一份;蔥溜龍利魚片,15元一份;豬肉白菜水餃,20元一份……食堂售賣的菜品,價格都挺親民,每天中午11點、下午5點準點開飯。

臨近晚飯飯點,

記者來到古城南路西社區的

便民餐廳——首開居民服務中心,

就餐區已經開始了今晚的“乾飯”準備。

這個便民餐廳太方便了,以前看其他地區有這樣的小飯桌很羨慕,如今自己家門口也有了,菜品豐富,味道也好!

平時就自己在家,做多了喫不了也浪費,如今下樓就能喫上既營養又健康的飯菜,特別方便!

近日,古城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共商共治解難題羣策羣力辦實事,在老舊小區改造之餘,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將閒置的自行車棚改造爲社區食堂、生鮮超市、養老驛站等服務業態,用於滿足社區居民的生活所需。日前,社區食堂和生鮮超市正式投入運營,閒置多年的自行車棚第一次有了煙火氣。

家住南路西社區的李叔叔拄着柺杖下樓,出了樓門左拐,就能看到這個便民餐廳。在這裏,李叔叔購買了一葷一素兩個菜和一份米飯。“有了這個便民餐廳這可太方便了,解決了我們喫飯的大事,我還沒進門,飯菜的香味就飄過來了”李叔叔高興地說。

據首開居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自9月16日開始試運營以來,一直受到周邊居民的高度好評,每天來這用餐的居民可達200餘人,預計未來還可滿足附近1700戶居民用餐需求。

據瞭解,首開便民服務中心可提供買菜、用餐等便民服務,目前開放的便民餐廳佔地面積200平方米,設備更是智能又便捷。萬能蒸烤箱、炒菜機等設備靠牆擺放,將排骨豆角、白菜粉條、辣炒花菜等10餘種菜品原材料依次倒進大餐盤,再放進身後的炒菜機,調到“爆炒”程序,6分鐘後,一道道冒着香氣的菜餚便可端上桌來。

下樓就能用餐,乾淨衛生又快捷,便民餐廳因此得到了居民的點贊。和社區食堂同一天投入運營的,還有位於古城南路社區北邊的生鮮超市。面積不大的生鮮超市,同樣是由自行車棚改建而成,圓生菜、蒿子杆、蒜薹、雞蛋……常見的菜品在這都能買得着。

南路東、西社區老舊小區改造給居民帶來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如今,通過改造供水管網、解決停車難題、環境治理、引進物業等舉措,小區換了新面貌,居民過上了新生活。“窗前能見綠、樓前有花園、規範停車,現在還有了便民食堂,這樣美好的社區環境從前都不敢想。”家住在南路西社區幾十年的居民說道。

“以前,每家都有自行車,每個社區也都有車棚。就拿我們這兒來說,車棚就有四個,佔地超過2700平方米,最大的980平方米。”物業經理說道。

↑改造後的自行車棚

眼下,居民家中的自行車大多棄置不用,車棚的使用率降低,既浪費了空間,也影響了小區環境。對此,古城街道利用老舊小區改造契機,精準對接居民訴求,對舊車棚所佔用的空間重新規劃使用,在滿足自行車存放需求後,將浪費的面積合理利用,便民餐廳由此應運而生。

據瞭解,目前餐廳尚處於試運營階段,營業時間中午11點至1點,下午5點至7點,居民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帶,除了熱菜還有主食、點心、涼菜供應,既方便衛生,又營養健康。

未來,首開居民服務中心還將繼續以黨建爲引領、以民意爲導向,增設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爲高齡老人免費送餐上門等服務,精準對接、精細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