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機械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還存在着產業基礎薄弱、核心技術缺乏等問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東莞報道

10月11日,2021年機械裝備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論壇在東莞市召開。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獲悉,中國機械工業在國家政策指引下,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在多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告訴記者,“我國已經出現一批數字化工廠、智能車間,以及數字化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正在成爲引領機械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當然,我們也清醒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機械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還存在着產業基礎薄弱、核心技術缺乏、國際化水平偏低、專業人才不足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以數字科技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發展。爲應對挑戰,美、日、德等經濟發達體,紛紛實施以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爲核心驅動力的先進製造計劃,以圖在未來發展中搶佔制高點。

我國從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爲開端,將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爲國家戰略,連續出臺了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推進“互聯網 +”等若干意見。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如今,我國已成爲世界公認的數字化大國。

據統計,截止到今年8月,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03.7萬個,全球佔比超過70%;5G終端連接數近4.2億個,全球佔比超過80%。預測2022年,5G通信產業規模接近2萬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也將接近1000億元。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等數字經濟,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數字經濟已經成爲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爲活躍的領域和推動發展的新動能。

數據顯示,今年1-8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全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2萬億元,同比增長23.07%;實現利潤總額1萬億元,同比增長20.65%。在統計的重點產品產量中,數控金屬切削機牀、機牀數控裝置等增速保持在40%以上,風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躋身世界前列,工業機器人增長近65%,智能製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

汽車行業在產銷下滑的形勢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9倍,繼續刷新紀錄,智能網聯汽車在2020年同比增長107%的基礎上保持良好勢頭。預計2025年,我國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佔全部汽車銷量的50%。

針對機械工業如何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問題,王瑞祥認爲,“首先要審時度勢,增強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感,數字經濟作爲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其發展速度和水平將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地位和產業話語權。要看到數字化轉型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把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放在國家發展戰略全局中去定位、思考和謀劃。

其次,要聚焦短板,推進數字化轉型不斷取得實效。要以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爲重要抓手,繼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焦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存在的短板和“卡脖子”問題,發揮企業主體和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加快取得突破。要發揮頭部企業的帶動作用,選樹數字化轉型的先進典型和成功案例,推廣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示範應用,以矩陣效應促進形成區域乃至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生態鏈。

最後,要加強融合,打造數字化轉型聯動新模式。增強發展數字經濟命運共同體意識,主動加強與上下游產業的融合,建立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要加強對信息技術、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開闊眼界,提高專業水平,爲構建產業間協同工作平臺打好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