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利被傳收購澳優、飛鶴重拾小羊妙可,羊奶粉市場或迎新變局

10月初,有消息稱伊利有意收購澳優股權。10月12日上午,澳優突然宣佈短暫停牌,且公告涉及“收購”“合併”相關字眼。該消息一出,有投資者立即聯想到上述收購傳聞。

今年以來,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場可謂消息不斷。5月,澳優旗下羊奶粉頭部品牌佳貝艾特公佈百億營收目標,計劃3年內挺進中國嬰配奶粉品牌第一陣營。7月,陝西小羊妙可乳業有限公司持有人變更爲飛鶴乳業,意味着飛鶴時隔7年再次佈局嬰幼兒羊奶粉賽道。

業內分析認爲,目前嬰幼兒奶粉市場增長乏力,爲應對競爭,中大型乳企都在進行奶粉全品類佈局,以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嬰幼兒奶粉品牌通過配方變更、賣點拓展提升市場佔有率非常困難,橫向收購相對而言更加容易。憑藉資源上的優勢,巨頭間的品類整合將對奶粉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羊奶粉市場或隨着競爭加劇持續打價格戰,原料成本或進一步提升。

傳伊利有意收購澳優股份

據彭博社10月1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伊利在與銀行討論收購港股上市公司澳優乳業事宜,相關審議正在進行中,不確定是否正式競標,澳優還可能吸引其他潛在收購者。

針對這一傳聞,伊利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沒收到相關信息”。澳優方面則表示,“我們已留意到相關信息,公司信息以披露的公告爲準,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不過在10月12日上午,澳優突然宣佈短暫停牌,“以待發表本公司就其內幕消息及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作出公告。”該公告一出,有投資者立即聯想到上述收購傳聞。

據母嬰觀察人士年永威瞭解,伊利此舉並非對澳優進行整體收購,而是從後者的股東手中購買部分股權,“這與此前蒙牛收購雅士利或春華資本收購美贊臣中國不同,是乳企在新常態下選擇抱團取暖或作出新投資、增加新品類的正常投資行爲。”

乳業專家宋亮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早在2020年底就有消息傳出澳優大股東中信方面計劃出讓其持有的澳優股權。伊利入股澳優可能存在的想法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嬰幼兒奶粉體量能夠做到國內第二,在業績增長上給資本市場交代;二是與澳優合作後,一些奶粉產品可以委託後者生產。“至於澳優,大股東想要出售股權,企業也沒有辦法。”

資料顯示,澳優2003年9月在湖南長沙成立,目前在全球擁有10座工廠,產品行銷60餘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10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8年10月,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對澳優2.49億股新股增發協議完成交割,成爲澳優單一最大股東,目前直接持股22.05%。

2020年財報顯示,伊利奶粉及奶製品營收爲128.85億元,同比增長28.15%。尼爾森數據顯示伊利嬰配粉零售額市佔率約爲6%。同年,澳優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整體銷售額爲69.26億元,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營收爲176.73億元。以此計算,伊利如果入股澳優,將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進一步縮小與“一哥”飛鶴的差距。

母嬰連鎖品牌“爸爸愛”創始人唐利認爲,目前嬰幼兒奶粉市場增長乏力,幾大品牌通過配方變更、賣點拓展提升市場佔有率非常困難,橫向收購相對而言更加容易,但具體效果要看後續運營情況。“大品牌間做品類整合將對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大品牌有渠道、資金、資源、品牌、研發、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可謂財大氣粗、膽子大。從這方面來講,如果具有較強的團隊整合能力,大品牌收購二線品牌會起到1+1>2的效果。”

羊奶粉市場或生新變化

在業內看來,隨着伊利入股澳優、飛鶴收購小羊妙可全部股權,國內嬰幼兒羊奶粉市場或發生新一輪變化。

財報顯示,2020年,澳優自有品牌配方奶粉整體銷售額爲69.26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以佳貝艾特爲代表的配方羊奶粉銷售額爲31.06億元,同比增長8.8%,中國及海外市場分別實現銷售額28.18億元、2.88億元。另據尼爾森數據,自2018年以來,澳優配方羊奶粉銷售額連續3年佔中國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總進口量超60%,居全球羊奶銷量第一。

今年5月,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在佳貝艾特經銷商大會上表示,未來10年,佳貝艾特銷售目標將從30億元增長至100億元,並計劃3年內挺進中國嬰配奶粉品牌第一陣營。

在佳貝艾特帶動下,目前已有伊利、蒙牛、君樂寶、貝因美、健合集團等頭部品牌加入羊奶粉賽道,意在掘金高端奶粉市場。一位陝西羊奶粉企業銷售負責人認爲,羊奶粉市場前半段的跑馬圈地已結束,巨頭入局都是奔着改寫行業格局而來。

今年7月,在有機、A2蛋白等高端細分奶粉品類均已有所佈局的飛鶴,完成對陝西小羊妙可乳業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官網信息顯示,陝西小羊妙可乳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由關山乳業更名而來,成立初期飛鶴就曾參與設立,兩年後中途退出。目前,小羊妙可乳業旗下擁有“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愛”3個系列嬰幼兒奶粉品牌。

新京報記者從飛鶴方面瞭解到,與此前部分持股關山乳業不同,飛鶴全資收購小羊妙可後將在管理上全面介入,複製飛鶴在牛奶粉的全產業鏈模式。這也意味着飛鶴時隔7年後將正式佈局羊奶粉產業鏈。

宋亮認爲,未來羊奶粉市場格局會發生較大變化,澳優的龍頭地位暫時無法撼動,但隨着飛鶴、蓓康僖、健合、藍河等品牌分食市場份額,競爭加劇,加之今年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奶粉臨期庫存高、細分品類都在打價格戰,預計羊奶粉價格很可能“繃不住”。

年永威則認爲,飛鶴、伊利發力有利於羊奶粉品類增長,但在出生率嚴重下降的情況下,嬰配粉銷售一定是減量的,所以牛、羊品類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同時,不排除羊奶粉銷量不斷提升之下,出現羊乳清資源緊缺和價格上漲,“這勢必會導致羊奶粉價格走高。”

全品類佈局應對競爭

“目前中大型乳企都在進行奶粉全品類佈局,不止是羊奶粉,也包括A2、有機、特配等新品類。”年永威認爲,這種佈局是爲了應對市場競爭,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出生率下降、傳統牛奶粉出現減量、頭部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找到新的銷量和利潤增長點,甚至是第二增長曲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月-5月,全國液態奶產量同比增長20.96%,幹乳製品產量同比增長4.94%,僅奶粉產量下降9.06%。結合上市乳企財報來看,伊利、蒙牛、飛鶴、澳優、健合集團嬰幼兒奶粉業務均取得增長,反映出人口出生率下降、市場步入存量競爭的情況下,嬰幼兒奶粉行業進一步向頭部品牌集中,但從細節表現來看,長期增長依舊承壓。

據健合集團CEO安玉婷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2021年上半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長主要來自同店銷售額增長,並非來自渠道擴張。健合集團2021年中報坦言,公司嬰幼兒奶粉和益生菌業務面臨中國內地競爭加劇及整體需求下降的壓力,2020年下半年開展的整體分銷系統變革尚需時間,但方向正確。

2021年一季度,澳優自有品牌配方羊奶粉收入爲8.72億元,同比下降約7%,主要原因是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響佳貝艾特需求暴增,導致基數較高;此外,營銷活動受限也使羊奶粉業務增長放緩。2021年上半年,隨着佳貝艾特渠道改革,市場定價回穩,存貨恢復正常,澳優羊奶粉業務營收才恢復增長。

據唐利觀察,目前很多嬰幼兒奶粉大品牌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銷售增長停滯,外部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線上線下競爭激烈;內部原因普遍是當品牌知名度打響、門店覆蓋率變得很高、產品變爲大通貨時,渠道間惡性殺價、串貨、庫存積壓、利潤率低的問題逐漸暴露。

唐利以某大品牌嬰幼兒牛奶粉爲例,由於是渠道通貨,門店不得不銷售其產品,“但一罐奶粉僅能賺個10元、20元,賺到30元都很了不起了”。相比之下,其他品牌的利潤可達到50-100元左右。從羊奶粉品類看,其利潤空間相較牛奶粉大,是支撐母嬰門店業績的主要品類。目前佳貝艾特依然是細分領域第一,但蓓康僖等二線品牌憑藉給予渠道更穩定的利潤和更靈活的市場政策,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宋亮認爲,羊奶粉未來應重點向成人粉及全家營養方向發展。此外,羊奶粉企業應保持柔性的價格體系,給予渠道商足夠的利潤空間 5,控貨穩價。當新老競爭者一同出現時,比拼的是企業供應鏈體系和資源控制能力。

澳優中國區副總裁、佳貝艾特總經理李軼旻在今年5月舉行的佳貝艾特經銷商大會上表示,羊奶粉市場增長面臨人口紅利消失、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等挑戰,但在孕嬰童市場奶粉生意佔比還在提升,正以領先大盤3倍的增速領跑。佳貝艾特將從渠道管理、新客開發、客流導入、產品結構等方面聚焦增長。

與此同時,澳優並沒有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澳優乳業中國區首席運營官鄧慎恢在今年7月“能力多”經銷商大會上表示,未來澳優嬰幼兒奶粉業務將堅持“牛羊並舉”,同時發力營養品業務。

而據陝西省乳品安全生產協會副祕書長王偉民介紹,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及頭部奶粉品牌擠壓下,陝西嬰幼兒羊奶粉銷量自去年以來遇到瓶頸,僅個別企業穩中有升。在此背景下,很多羊奶粉企業將重心轉向成人羊奶粉,同時兼做嬰配粉,有了明確思路。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