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曾在2016年因吸毒被抓的某藝人

發佈長文稱

自己的演出因多人舉報被取消

文內說道

“藝人這個行業是抑鬱症

和精神疾病的重災區

而往往就在這種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刻

販毒者有預謀地出現了”

“哪有什麼無需就無供

在毒品這件事上

‘供’一直單方面創造着‘需’!

殺人的一直都是販毒者

不是我!”

而在此番言論的評論區

竟然有很多網友表示

“支持”“加油”“聽歌不評人”

在該藝人的文字裏

他把所有的責任

都推給了那些舉報的網友

他把問題拋給了大衆

說自己有合理工作的權利

爲什麼不能讓自己從頭再來

但本質上

大家不是不讓他工作

而是不希望他

以偶像和公衆人物的身份

出現在大衆面前

他說:

“殺人的一直都是販毒者

不是我!”

他把責任推給了那些賣毒的人

說那些人才是壞人

是那些人害了自己

自己是受害者

毒販是喪心病狂

可在這條罪惡的利益鏈上

吸毒者也是一環

因爲

那些爲吸毒而花出去的錢

都變成了毒資買了子彈

打在了緝毒警的身上!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公安局偵查員陳建軍

是新中國第一批緝毒警察

1982年

陳建軍瞞着家人

悄悄參加了中國首批緝毒警察的統考

被分配到硯山縣公安局緝毒隊

長期從事臥底偵查任務

1987年

陳建軍在執行臥底任務

與毒販接頭時身份暴露

因通信故障

民警無法收到他請求增援的信息

他孤身一人與毒販殊死搏鬥

開槍擊斃一名毒販

後被另外一名毒販使用火藥槍打中腹部

其他毒販一擁而上對他進行毆打

最終寡不敵衆

倒在了血泊之中

壯烈犧牲

他犧牲時

眼睛怒視前方

手還是緊緊地握住手槍扳機的形狀

陳建軍犧牲時

年僅25歲

他是新中國成立後

第一位犧牲在禁毒戰線上的緝毒警察

2007年3月25日

雲南省盈江縣一個叫做月亮石的地方

發生了一起慘烈的毒販襲警事件

本想設伏毒販的緝毒警察

遭到對方的伏擊

在原始森林裏

當呈品字形設伏的緝毒警察

準備緝捕毒販時

槍聲從四面八方響起

在密集的子彈和不斷爆炸的手榴彈壓制下

手持64式手槍的緝毒警察被迫防守

而隊裏唯一手持79式微衝的緝毒警察

在第一輪射擊就倒下了

缺乏火力的緝毒警察只能用手槍還擊……

那次襲擊

共造成三名緝毒警察犧牲

三名負傷

由於山高路遠急救跟不上

一位警員因失血過多犧牲

他的臨終遺言是:

“這路怎麼這麼長......”

和平年代

緝毒警是最具風險的警種之一

他們面對暴戾的毒販

在刀尖上行走

你看不見黑暗

是因爲無數勇敢的人

把黑暗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

很多時候

因爲緝毒警這個特殊的身份

他們不能暴露在大衆視野中

經常是以馬賽克的形式出現

而一旦公佈

往往是一張黑白照片……

2020年

12月15日

雲南臨滄公安局禁毒民警張子權

在專案偵辦期間

突發疾病因公犧牲,年僅36歲

而在27年前

張子權的父親張從順

就是在偵辦一起跨國販毒案時

倒在了毒販手雷下

父子二人先後

爲禁毒事業獻出生命

“當時他被炸到了小腿

堅持讓受傷的戰友

坐上僅有的兩輛汽車先去醫院

自己卻因失血過多犧牲了……”

與張從順一同戰鬥的戰友

哽咽地回憶

張從順有三個兒子

張子權排行老二

當時

年僅10歲的張子權

曾經哭泣着接受過採訪

“我一看見爹爹的照片

眼淚就流下來了”

兒時的張子權

後來

三兄弟都穿上了警服

守護父親曾奮戰的熱土

張子權更是跟隨父親的腳步

走上了緝毒的崗位

張從順三個兒子,張子權(右一)因工作原因接受採訪時不能露臉

當時,張子權這樣解釋

自己的職業選擇——

“我沒有刻意選擇這條路

但就是順理成章覺得

自己要當警察”

由於緝毒警察的身份

接受採訪時

張子權不能露臉

沒有想到如今

再也用不着馬賽克了……

當你在互聯網上

清晰的看到一位緝毒警察的照片

就意味着他已經犧牲了……

更令人難過的是

很多犧牲的緝毒警

甚至連墓碑都沒有

一位警察解釋說:

“因爲毒販會跟隨前去祭拜的親友

進行報復

這是出於安全考慮……”

中國警察網

曾經發布的一篇文章裏寫到

一名跟毒販鬥爭了幾十年的警察

家人被毒販報復

簡直喪心病狂

許多網友也說出了

他們知道的故事

安徽公安在線

也曾分享緝毒警們

令人眼眶發酸的小故事:

那些沒有姓名

沒有照片的緝毒警察

而今,他們的世界裏

再也沒有草莓、藍天、音樂

涉毒的藝人,他們可以戒毒

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

但作爲公衆人物

他們的吸毒行爲不只是個人惡習

更會在傳播中被放大

尤其會對青少年的防毒意識

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吸毒藝人可以復出

那些長眠地下的緝毒警察

該怎麼“復出”呢?

對沾染毒品的公衆人物說不

拒絕對毒品一切形式的美化和洗白!

綜合:中國網、北京日報、@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中國禁毒在線、網友評論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