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開採也“跨界”!江蘇油田發現6000萬歲魚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在雲南三疊紀海相地層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鱗裂齒魚類化石,這是該魚類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因此命名爲亞洲肋鱗裂齒魚。年代地層學研究表明亞洲肋鱗裂齒魚距今約2.44億年,比此前在歐洲發現的肋鱗裂齒魚類早二百萬年。該發現更新了人們對肋鱗裂齒魚科起源的認識和對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的瞭解。研究成果近日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PeerJ上在線發表。

距今約2.5億年前,地球生命歷史中發生最具災難性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爲了瞭解之後的三疊紀生態重建,徐光輝研究團隊對我國雲貴地區的三疊紀海相地層進行了十餘年的持續研究,先後發現、命名了21種水生脊椎動物化石。本次命名的亞洲肋鱗裂齒魚發現於雲南羅平,是一種小型甲食性魚類,鱗片較爲特殊。目前該古魚類物種僅發現三塊化石,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羣中的稀有物種。所幸它們保存都十分完好,可以完整復原其形態特徵,爲研究肋鱗裂齒魚科的骨骼形態學和系統發育關係提供了重要信息。

肋鱗裂齒魚類是中三疊世海洋生物復甦時期新鰭魚類幹羣的代表物種,最早化石記錄過去發現於2.42億年前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海相地層中。新發現的亞洲肋鱗裂齒魚將肋鱗裂齒魚類的最早記錄提前了約二百萬年,極大增加了人們對肋鱗裂齒魚類生物地理的認識。由於肋鱗裂齒魚類同時具有肋鱗魚類和裂齒魚類的過渡特徵,其分類位置難以確定。徐光輝研究員根據對歐亞肋鱗裂齒魚類的詳細對比和分支系統學研究,首次提出了肋鱗裂齒魚類是漏臥魚類姐妹羣的觀點,新建立了肋鱗裂齒魚科,並將它歸入漏臥魚目。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肋鱗裂齒魚類的分類學問題,同時對於瞭解三疊紀新鰭魚類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也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peerj.com/articles/122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