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遭鉅額罰款,NFC芯片再上風口浪尖

10月6日路透社報道,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將以其 NFC 芯片技術相關的反競爭行爲起訴蘋果公司,此舉可能迫使蘋果向競爭對手開放其移動支付系統。報道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稱,歐盟委員會此後將重點聚焦到NFC芯片上。

如果蘋果敗訴,將會被罰款1700億人民幣,佔蘋果全球營收的10%。 蘋果是否會因爲小小的NFC芯片承擔鉅額罰款。

而隨着相關訴訟展開,NFC芯片目前的市場情況也同樣值得關注。

市場龐大潛力

作爲一種近場通信技術,NFC最初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研發,是射頻通信的一種應用。而說到射頻,就繞不開RFID(電子標籤),RFID是無線射頻識別的籠統概念。發展了接近40年,以RFID芯片爲代表的物體標識技術幾乎就是物聯網的代名詞,RFID廣泛應用在各種物品識別種,它頻段多,識別距離遠,RFID便籤已經廣泛應用在門禁安防、鞋服零售、書店藏書中,通過簡單讀寫標籤獲得固定信息。RFID的硬件部分非常簡單,就只有標籤、讀卡器、天線三個,在消費品領域的RFID標籤成本非常低。

而從其本質上來說,NFC屬於RFID的演進技術,NFC採用了RFID的高頻頻段。原本RFID根據頻率劃分包含低頻、高頻(13.56MHz)、超高頻、微波等,讀寫器可讀寫標籤數據信息,讀寫距離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而NFC使用的頻率是高頻13.56MHz,且兼容大部分RFID高頻相關標準,但是NFC作用距離不能很遠,通常在幾十釐米之內,超出將無法識別。因爲這個特點,NFC具有比RFID更高的安全性。

作爲一種近年頗受歡迎的近場通信技術,其應用十分廣泛。目前NFC的使用主要體現在支付系統中,在中國大中型城市交通中,已經普遍使用的非接觸式乘車便需要開啓NFC功能。NFC的硬件模塊同樣簡單,包括了讀卡設備和標籤,NFC標籤價格略高於RFID,行業人士稱,市面上主流的千元中低端手機中,一個NFC成本大概在15元左右,而NFC讀卡設備要更昂貴一些,普遍百元起步。

美國聯合市場研究公司報告稱,2020年全球NFC支付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63.5億美元,預計這一數字到2028年將達到677.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9.5%。分析師表示,全球NFC芯片市場可能主要是由於消費電子產品應用的增加而獲得增長。

NFC芯片的主要玩家

NFC芯片頭部獨大,其中恩智浦、ST、INSIDESecure爲三大主流NFC芯片廠商。

2002年,當時的飛利浦與索尼共同發明了NFC技術。四年之後,恩智浦NXP從飛利浦的半導體事業部獨立出來。NXP專注於開發汽車、辨識、可攜式裝置及電腦、基礎設備及工業四大領域的IC,其中辨識IC爲其主要的營收來源,NFC芯片即屬於辨識IC的主力產品之一。在此前ABIResearch發佈的最新Vendor Matrix(供應商矩陣)中,非接觸IC領域恩智浦在NFC芯片上名列榜首。iPhone 12手機便使用了恩智浦(NXP)提供的NFC。同時有消息人士稱,華爲手機的中高端機型也多次使用了NXP的NFC芯片。

ST意法半導體是NFC芯片市場的另一高峯。ST意法半導體同樣擁有非接觸IC的廣泛基礎,覆蓋了所有NFC應用的需求,產品包括了 NFC / RFID標籤、動態NFC標籤、NFC / RFID讀寫器、NFC控制器等。2016年,ST意法半導體收購了奧地利微電子(現已更名艾邁斯半導體,簡稱AMS)的NFC和RFID Reader所有資產,耗資約7億人民幣。ST方面宣稱,安全連接和NFC是物聯網和移動設備的關鍵先決技術,希望通過這次收購能夠在這個領域爲ST贏得更多的市場。ABI曾經預測, 2018年市場上將有17億部內置NFC功能的智能手機,對NFC芯片市場的普遍看好也成爲ST耗費巨資進行併購的重要原因。

此外,藉由ST意法半導體在汽車電子方面的優勢,ST與ARM合作,基於其處理器架構上開發出多達四百五十種的MCU,包含了從高運算速度到低運算速度的產品,這些MCU可以NFC控制器作整合,在不同的終端類型產品上進行NFC的應用。ST意法半導體曾公開展示過,駕駛員只要將NFC鑰匙卡或者智能手機貼近車門把手或中柱,即可開啓或鎖定車門。

除了以上兩家老牌的NFC廠商之外,近些年來,美國博通、高通也積極佈局並有相關產品問世。2009年,博通根據運營商、谷歌的動向預判NFC市場啓動的時刻快到了,於是開始研發NFC芯片,並於2011年底推出第一代產品。隨後,高通專門從事無線和有線技術開發的全資子公司高通創銳訊也對外宣佈推出首個NFC芯片。

高通與博通進入NFC領域,讓NFC更爲順利地成爲手機的標配。博通曾經提出將WIFI、藍牙和NFC打造成爲組合芯片,未來只有手機有WIFI便能自動開啓NFC,減少標籤芯片的額外佔用。

NFC芯片與許多產業不同,需要相關企業的互相助力,因此飛利浦與索尼發明NFC之後,與諾基亞成了NFC Forum。在幾家企業的帶領下,諸多芯片廠商、通訊公司、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甚至是卡組織紛紛加入了NFC Forum,一向獨立自主的蘋果也於2015年加入了該組織。截止目前,包括萬事達、Visa、谷歌、英特爾、高通、三星、索尼、諾基亞、華爲、小米、中興、步步高、vivo、OPPO等各大手機廠商以及中國銀聯、中國移動等多數智能卡、支付企業均是其成員單位。

在國內方面,復旦微、飛聚微電子等廠商也在NFC芯片領域有所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本土NFC市場份額仍由國外廠商所主導。

NFC未來在物聯網

NFC從2002年誕生,到上個十年一直迅猛發展,但消費類NFC現在內憂外患。

外部來說,二維碼在移動支付領域廣泛使用,直接觸動NFC的利益。並非所有手機都可以支持NFC,二維碼的使用成本更低。另一方面,移動應用也衝擊到NFC硬件市場,在疫情倡導的移動辦公之下,NFC的使用驟減。

內部來說,移動支付NFC的產業鏈成本甚至更高。博通曾表示,由於牽扯到個人資金賬號,要通過政府、運營商、信用卡組織、谷歌錢包等不同認證,還要與各種硬件和應用進行兼容性測試,極耗資源和時間。此前,恩智浦的NFC芯片安裝到三星、OPPO等品牌手機之後,業界才發覺,基於NFC的移動支付等應用的複雜度超出想象,整個業務流程牽扯太多,新的業務體系架構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作爲靈魂的蘋果公司並沒有追趕NFC的潮流,直到2014年左右iPhone纔開始搭載NFC芯片,現在看來蘋果在當時走了準確的一步,但是現在面對歐盟的控訴,蘋果是否會捲入NFC的產業鏈,未曾可知。

NFC一出生就被過度打上了“手機支付”烙印,現在這個現象仍然嚴重。NFC芯片要想撕掉標籤,就必須向物聯網靠攏。國際大廠紛紛將NFC芯片應用到汽車、辦公等場景,一顆小小的標籤芯片漸漸找到價值突破口。

認識到移動支付的侷限,業界關於NFC的努力不曾停步,今年5月,NFC Forum將無線充電加入NFC應用,將其作爲低功率物聯網裝置無線充電的媒介。隨着NFC應用日漸廣泛,新的場景也爲NFC芯片提供了新的機遇。

結語

NFC芯片已經進入到大衆生活中,雖然過去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階段,但隨着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轉機已經到來。雖然產業鏈複雜但是市場接受高、技術壁壘小,對國產廠商來說,仍然很有希望迎頭趕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