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消協提示:警惕“以房養老”理財騙局,小心“錢房兩空”

記者:謝藝觀

近期,北京、廣東、河南等多地出現借“以房養老”概念進行非法集資或者轉移老年人房產的案件,受害者損失慘重。10月13日,中消協發佈消費提示,提醒老年人小心投資理財圈套。

中消協稱,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國老年人一般都會存有一些積蓄。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財知識和信息不充分等特點,打着各種項目的旗號,以“高額回報”爲誘惑,佈下了層出不窮的詐騙“套路”。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誘惑中了圈套,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資料圖:海口一小區。(圖文無關) 凌楠 攝

據中消協介紹,“以房養老”理財騙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將房子抵押貸款,然後將貸到的款項投資於號稱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財項目”,老人將房產處置權交給理財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應的回報,但沒過多久,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歸還,連自己的房子也被強制過戶,老人“錢房兩空”。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地區陷入涉房理財陷阱的房主就超3000人,且大多爲老年人。

對此,中消協建議老年消費者:一要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明確投資理財不同於銀行儲蓄存款,各種理財產品均存在一定的風險。並積極與子女溝通,重視聽取他們的意見。

二要去銀行、保險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或者理財合同,瞭解理財產品的類型、風險等級、是否保本、預期收益率、投資方向或掛鉤標的、流動性安排等詳細情況。

三要按照要求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結合測評結果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注意適度投資、分散風險,既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也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四要警惕高息理財項目,遠離非法集資。不輕信商家任何“低門檻、高回報”的宣傳,不購買通過理財羣、旅遊、講座、電話或者上門推銷的理財產品,不購買資金去向不明、投資業務不清、先交錢再找項目的理財產品, 防止血本無歸。

此外,中消協還就其他領域消費進行提示:購藥要選正規渠道,保健食品認準藍帽;警惕低價旅遊陷阱;遠離非法會議營銷,防範各種電信詐騙;消費之前做足功課,遇到糾紛理性維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