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期一年之後,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也就是大家更爲熟知的珠海航展於2021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珠海舉辦,這次有700多家展商參展,僅在28日到30日共三天的專業日裏,就有超過9萬人次的專業觀衆。

珠海航展上除了有各種飛機的動態或靜態展示之外,也是各影像廠家悄無聲息角鬥的“鬥獸場”之一,特別是在前三天的專業日裏,因爲前三天的專業觀衆中的很大一部分爲媒體以及受邀觀衆,而且在航展館對面的“炮樓”上,更是聚集了衆多航空攝影師。仔細觀察一下,也很容易能夠嗅到一絲影像行業以及用戶的趨勢,簡單作此文來爲大家盤點一下。

·微單的異軍突起

無論是身處場內的記者還是對面炮樓上的愛好者,在面對精彩的動態飛行表演的時候,顯然忍不住會記錄下來,在今年的航展上,雖然單反依舊不少,但是微單在觀衆手上的亮相率着實不低,常見的例如索尼的a7m3,a9m2、a1,佳能EOS R、EOS R6、EOS R5等。而許多媒體所使用的採集用機也選擇了微單。

越來越多的微單出現在珠海航展上

許多人目前對微單有這樣一大誤區——覺得微單在性能上不如單反。實則不然,微單與單反只是在結構上有所區別,取消了反光板,取消了光學取景器,整體更加電子化。事實上,在畫質等層面來看,微單的表現完全不亞於同級別單反,而且微單在擺脫了一些機械結構的限制之後,可謂如魚得水,在對焦、連拍等方面的性能提升更加強大。

筆者自己在珠海航展所使用的的器材也均爲微單

在對焦層面,相比較於最多隻有100餘個對焦點,且覆蓋面積十分有限的單反,微單的對焦點已經能夠做到100%覆蓋畫面,而且還能對人、動物、鳥類乃至汽車進行識別,真正做到了指哪兒打哪兒的特徵。而在連拍層面,目前的旗艦單反在使用光學取景的情況下,連拍速度最高也就能達到20張/秒,這已經單反相機連拍速度的天花板了。而拋棄了反光板等機械結構限制的微單,20張/秒的速度可以輕鬆實現,而佳能EOS R3、索尼a1這樣的微單更能實現全尺寸下30張/秒的連拍速度,毫不誇張的說,回放的效果就如同看視頻一般。

圖中是2017年發佈的索尼a9,已經實現20張/秒的無黑屏連拍

而對於媒體工作者而言,微單打破了只能拍照片的單一用途,無論是像EOS R5這樣的全能機型,還是索尼a7s3這樣擁有針對性的產品,我們能看到微單產品線更加多樣,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而其中之一便是視頻。

視頻在很多單反上其實就像是一個附贈的功能,聊勝於無,因爲規格有限,實際體驗一般,但是微單上則成爲了一大亮點。從分辨率的角度來看,不止一款產品支持最高8K的分辨率,甚至還支持視頻RAW的輸出,此外LOG、4:2:210bit錄製等專業功能的加入使得微單更像是一個生產力工具,能夠高效、專業進行內容產出。

新聞發佈會上,除了專業攝像機外,其他基本都是微單

另外,也有很多人擔心電子化的微單不如有着更多機械結構的單反“抗造”,但實際上有越來越多的個人也好,單位也好在專業工作中選擇微單,相信這一觀點也會不攻自破。就筆者自己的使用經歷而言,無論是冒着大雨拍攝,而是在航展上被陽光暴曬,微單的表現依舊十分穩定。

·鏡頭轉接成爲新常態

對於許多已有器材積累的傳統單反用戶而言,爲了新微單系統“滅門”顯然並不值當,如何更好的利用手中已有的器材更爲人所關注,而在珠海航展上,許多用戶選擇了轉接,而其中多數還均爲媒體,除了同品牌微單轉接單反鏡頭外,甚至看到了不同品牌之間的混搭,例如索尼機身轉接佳能的單反鏡頭。

仔細看,這臺L卡口的松下LUMIXS1H轉接了EF卡口的佳能鏡頭

其實這也很簡單,相機錄視頻的風潮,最早起源於佳能5D Mark II的那個年代,那會更多的用戶都在使用單反相機,自然積累了更多單反相機卡口的鏡頭。而使用轉接環,除了能夠更好利用手頭已有的器材,同時擴展可用鏡頭外,使用轉接環更爲直觀,更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省錢。

微單因爲其短法蘭距的特點,理論上可以轉接使用任何單反上的鏡頭,而卡口的電子化也使得鏡頭能夠在新機身上得到沿用。更爲重要的是,從出現到現在,轉接環從副廠到原廠,從僅能拍攝,到可以自動對焦,到現在支持自動對焦、支持防抖、支持鏡頭信息寫入等一系列功能的加入,以及穩定性和防護性的不斷提升,我們看到轉接環本身也在不斷進化和完善,自然轉接也不至於“可用”,更是在向“實用”的方向發展了。

·租賃成爲更多人的選擇

這點其實更加貼近愛好者等普通用戶,航展不像平時的拍攝,對機身要求暫且不表(比如高連拍速度),更多考驗的其實是鏡頭,傳統的70-200mm到這裏完全不夠用。航展是150-600mm、100-500mm、200-600mm,乃至500定、600定、800定這樣真正的長槍大炮的天堂。

爲了這樣一年寥寥幾次,乃至於一年都沒有一次的拍攝花費數萬,乃至上十萬購買器材顯然是十分不值得的。而在這次的航展上,你若是仔細觀察,不少人所使用的的鏡頭上都有着租賃商的標籤,而航展前一些租賃商的長焦鏡頭的存量比平時更爲緊張。

旗艦機身、一年也用不上幾回的超遠攝鏡頭,租起來用不香嗎?

目前包括蘭拓在內的影像器材租賃商能夠提供種類十分廣泛的器材出租,無論是原廠的長焦鏡頭,還是副廠產品,都有着較爲充足的選擇,而各類免押及減免押金也爲用戶減少了使用的負擔。

總而言之,鏡頭租賃對於使用者而言性價比更高,在滿足剛需的需求下是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而租賃服務的發展一方面更好的滿足了這樣的需求,同時也能讓更多用戶感受到不同器材的魅力。

·最後

一場航展只看飛機怎麼夠?以小見大去看見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微單勢力的強大,更多個人和單位選擇鏡頭轉接和租賃服務。看到的不只是相機產商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包括用戶的消費思路,服務商滿足用戶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