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在多種因素疊加下,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正在蔓延。

日前,標普將綠地控股(600606.SH)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將該公司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長期發行評級從“BB-”下調至“B”,並將綠地香港(00337.HK)的長期發行人評級從“BB-”下調至“B”,評級展望均爲“負面”。

對於下調綠地控股評級的原因,標普指出,綠地控股集團在境內和境外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均不通暢,短期料難改善。由於融資渠道收窄,融資選項將會受限,尤其是與“BB”級的同行相比。

標普預計,在未來12個月,即使綠地控股集團各階段去槓桿目標不斷實現,其融資難問題也不會顯著改善。如果融資渠道得不到改善,該公司將高度依賴在岸銀行貸款和內部現金流來償還到期債務,這方面的任何執行風險都會影響其流動性。

事實上,不僅是綠地控股,10月以來已有超過10家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例如,標普下調了包括富力地產(02777.HK)在內的多家房企的評級;穆迪下調了當代置業(01107.HK)、新力控股(02103.HK)的評級;惠譽下調了鑫苑置業的評級;中誠信國際接連下調了花樣年以及陽光城的評級。

此外,據媒體統計,截至9月30日,穆迪、惠譽和標普共下調了91次中國開發商的評級,是今年上調評級次數的三倍。如果加上10月初至今的數據,今年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次數已超百次,創下歷年之最。

“信用評級主要依據公司財務流動性安全狀況及償債風險等方面數據,近期部分房企出現違約、接近違約、技術性違約等現象,評級機構爲了提示風險,會對相關企業評級進行調整。”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

中金證券報告顯示,截至10月13日,共有16家境內房地產債券發行人確認債券實質違約,已確認違約債券74只、對應債券發行額968.19億元,上述發行人還有226.1億元公募債券、96.16億元私募債存續。

“對企業而言,評級被下調後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都會明顯上升,流動性和資金面的壓力會更大。”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記者。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亦指出,評級被下調會導致市場對房地產債券的認購更加謹慎,地產商想借新還舊更難。

在下調房企評級的同時,9月1日,穆迪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展望由“穩定”調整爲“負面”。

穆迪指出,融資渠道受限促使展望變爲“負面”。開發商獲得在岸銀行和信託貸款,以及在岸和離岸債券市場的融資渠道已經收緊,並將在未來6至12個月內維持緊張態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