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首批集中供地推出30幅土地,吸引上百家房企參與,累計成交1102億元。而第二批集中供地推出的地塊數量和起拍總金額遠超上一次,但最後成交金額不到上次一半。到底是什麼原因,在短短五個月時間,讓北京及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直轉急下?

作者:田國寶

導讀

壹  ||第二批集中供地普遍遇冷。土地市場遇冷背後是樓市成交下滑,某房企北京項目負責人透露,北京樓市從6月中開始出現轉冷跡象。下半年以來,全國主要城市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均呈現較大幅度下滑。

貳  ||一位房企負責人介紹,集中供地下,地方政府傾向於集中成片開發,導致一個地區同時出現多個新盤,“那幾個‘兄弟’項目,大家都清楚,如果三年推三個,賣的可能都不錯,但同時推三個,可能三年都賣不完”。

叄  ||  對開發商來說,拿地資金及後期建安等各項成本,基本是可測算的,關鍵是如何騰挪出更多的可售面積。多個房地產企業及金融機構人士表示,9月27日央行會議後,監管層有意釋放一部分按揭貸款額度,以緩解房企流動性緊張難題。

9月以來,孫斌每次到北京市規自委朝陽分局辦理規劃相關手續,該局土地出讓相關負責人都會拉上他聊一會,詢問對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意見和建議,並希望他們公司參與報名。

孫斌是一家千億房企的北京區域負責人,在北京房地產市場混跡十多年,在他的印象中,朝陽分局的這種待遇還是第一次遇到。以往,都是企業主動找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瞭解地塊相關信息,有時候問詢的人多了,主管部門會組織召開答疑會。

這一次,孫斌不是特例,每一家房企都遇到了類似的VIP待遇。彼時孫斌就判斷,可能是房企參與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情況不樂觀,土地部門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不像其他城市,以往北京很少主動推銷土地”。

10月13日,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落幕,推出的43幅宅地成交17幅,累計成交金額513.5億元,另外26幅起拍總價869億元的土地因沒有企業報名而延期交易。

此前孫斌看好的幾幅土地,大都順利成交了,但這一次北京集中土拍,他所在的公司只能做個看客。開拍兩天前的中午,孫斌接到上司電話,明確了集團不參與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決定。

爲了備戰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孫斌和同事們已經忙碌了一個多月。9月,集團總部高管還親赴北京考察相關地塊,初步敲定了海淀、門頭溝及豐臺的8幅宅地。

北京土地市場遇冷,讓參與首批集中供地現場競拍的孫斌感慨萬千。今年5月,北京首批集中供地推出30幅土地,吸引上百家房企參與,累計成交1102億元。而第二批集中供地推出的地塊數量和起拍總金額遠超上一次,但最後成交金額不到上次一半。

北京之外,已經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上海、杭州、廣州、重慶等城市,同樣遭遇了房企參與度低、大量流拍等尷尬。

到底是什麼原因,在短短五個月時間,讓北京及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直轉急下?“總的來說,供應多了,需求少了,區域結構性供需失衡。”孫斌分析認爲,三道紅線、兩個上限和雙集中供地等一系列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逐步進入內卷期,“就那麼多需求,誰的動作快,誰的策略好,把客戶搶到了,其他人就連湯都沒得喝。”

向下

第二批集中供地普遍遇冷。

杭州31宗地塊僅成交14宗,瀋陽和合肥成交率不到一半;長春、福州、天津和成都的成交率不到七成;南京和重慶等城市的流拍和中止交易佔比均超過15%。

土地市場遇冷背後是樓市成交下滑,某房企北京項目負責人透露,北京樓市從6月中開始出現轉冷跡象。

北京某房地產項目銷售負責人透露,他們公司5月新開盤一個項目,當月去化率超過80%,到8月“連車位都賣光了”;但下半年,同一個區域的新項目,“兩個月了,去化還不到三分之一”。

下半年以來,全國主要城市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均呈現較大幅度下滑,億翰數據顯示,9月一線城市新房成交環比下降25%,同比下滑42%;核心二線城市、普通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成交也同比下跌了22%、40%和31%。

9月本來是樓市傳統旺季,但近年較往年市場更爲冷淡,根據北京市住建委信息,9月新房網籤量7128套,比8月少了近300套,比7月少了近1600套;二手房網籤12575套,創下2021年單月網籤套數新低。

北京朝陽區某鏈家門店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上半年北京一度呈現簽約跳價的情況,但下半年以來,無論帶看還是成交,均明顯不及上半年。此前,從2020年8月到2021年6月,北京樓市一度成交旺盛。

這位門店負責人透露,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觀望情緒漸濃,“我們店裏談過的幾個客戶,差不多到籤合同的時候,買家突然不着急了,有的房主着急賣,便宜三五十萬,也沒反應”。

孫斌也認爲,北京市場需求依然存在,變化是供應端和金融端,“就那麼多肉,一兩頭狼喫沒問題,現在是狼多了,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狼趕來,最後大家肯定都喫不飽,有的甚至還得餓死”。

轉向

10月13日,北京市朝陽區東壩北東南一期土地儲備項目1104-612西側地塊獲得預售證,這個名爲德賢嘉園的項目共計獲批360套住宅,預售均價8萬元/平方米。

作爲北京首批集中供地成交的土地,德賢嘉園出師便面臨着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北京東北部區域的東壩、金盞、崔各莊一帶,目前拿到預售證的項目達到了7個,如果加上限競房時代遺留下來的孫河庫存項目,這個區域的市場競爭可謂慘烈。

這些項目均針對改善型需求,崔各莊“三兄弟”售價8.8萬元/平方米,金盞“三兄弟”售價爲6.5萬元/平方米,東壩、孫河等區域的項目售價也在8萬元/平方米左右,整個區域同質化競爭較爲嚴重。

北京首批集中供地結束後,因土地集中出讓造成同一個區域同時出現多個項目的情況,房地產行業人士稱之爲兄弟項目,除了崔各莊和金盞外,較爲知名的地塊還有“王四營三兄弟”、“樹村兩兄弟”。

孫斌表示,過去幾年裏,首都機場高速道路兩側區域一直不缺新房供應,雖然成交相對較好,但“該收割的也收割的差不多了”,需求逐步減少,但供應持續增加,形成結構性供需失衡,“現在七八個項目同時開着賣,誰都沒好”。

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孫河再一次推出6幅土地,但不出業內預料,孫河的6幅土地沒有一家房企報名,“都那樣了,誰還敢去拿地,那不是找死嗎?”

面臨同樣境遇的還有朝陽王四營區域,首批集中供地中,王四營地區成交的三幅土地,樓面價均在5萬元/平方米,銷售限價7.1萬元/平方米。此前,王四營區域已經10年沒有新盤供應。

9月13日,作爲10年來王四營地區首個新盤,悅錦雅苑拿到預售證,一位熟悉項目的人士透露,經過前期蓄客、促銷等手段,“原計劃是當月去化三成,加上國慶假期達到6成左右,到年底清盤”,但實際上,加上國慶假期,該項目僅賣出60套左右,該人士透露,項目操盤方將引入渠道幫助去化,“自銷捋一遍,渠道進來再捋一遍,需求挖得差不多了,這個項目應該沒問題,但後面的項目就不好說了”。

9月30日,王四營區域另一個項目彤廷雅苑開盤,據上述熟悉項目人士透露,從國慶假期至今半個月時間,這個項目的銷售套數保持在個位數。

一位房企負責人介紹,集中供地下,地方政府傾向於集中成片開發,導致一個地區同時出現多個新盤,“那幾個‘兄弟’項目,大家都清楚,如果三年推三個,賣的可能都不錯,但同時推三個,可能三年都賣不完”。

孫斌告訴經濟觀察網,雖然部分城市對原有調控政策進行升級,導致需求端有小幅壓縮,但整體上影響不大,尤其像北京,需求與之前比並沒有太大變化,成交下滑主要源自供應端及市場預期變化。

“需求有沒有?有,多不多?也多,就是不着急買房了。”孫斌表示,由於限價等政策及供需結構變化,購房者普遍認爲房價有較大的下行空間,“反正價格漲不了,購房者晚一年兩年買不影響,但開發商受不了”。

內卷

截至10月13日,北京首批集中成交的30幅土地已經有11幅土地拿到預售證,其中7個項目位於朝陽區,從項目樓面價和售價來看,多數項目不僅面臨着去化壓力,也面臨着較大的盈利壓力。

以崔各莊的三個項目來看,目前已有兩個項目出臺建設方案,按可售面積來看,兩幅土地的樓面價均超過7萬元/平方米。這兩個項目均拿到預售證,銷售均價爲8.8萬元/平方米。

其他項目也面臨着類似的壓力,剛獲得預售證的德賢嘉園項目,批准的銷售價格爲8萬元/平方米,如果將配建的1萬平方米租賃住房扣除,可銷售部分樓面價達到了6.2萬元/平方米。

據一位房企人士介紹,目前一般住宅的建安成本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高標準建設方案需要額外增加3000元/平方米的成本,如果再加上配套費用及其他稅費成本,“大部分項目是很難賺到錢的”。

上述房企負責人透露,對房企來說,融資、拿地、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受到嚴格限制,“原來地買貴了,房子可以賣貴點;資金緊張了,便宜點賣房子回款,現在都不行了”。

在拿地環節,除了拿地資金自有及土地成本外,地塊的建設成本、銷售價格及利潤等方面都有明確限制,“比如第二次集中供地中有一塊地,20多萬平方米的計容面積,真正按商品房銷售的只有7萬多平方米”。

對開發商來說,拿地資金及後期建安等各項成本,基本是可測算的,關鍵是如何騰挪出更多的可售面積。在可售面積中,商品住宅通常是固定的,可以騰挪的空間極小,這部分貨值屬於房企的基本盤,如果這部分貨值可以與成本持平,項目即可以獲得一定的盈利空間;如果這一部分回款無法覆蓋成本,項目大概率會虧損。

孫斌透露,北京今年開盤的一個項目,本來沒有太多利潤空間,但經過開發商騰挪,最後增加出近10億元的可售貨值。“大部分是地下倉儲或車位,即便賣不掉,贈送給業主也能提高房子的單價”。

在銷售端,銷售費用是開發商無法忽視的一項費用,據上述房企負責人透露,過去,房企儘量避免上“渠道”,因爲成本太高,目前多數渠道的費用均在3%左右,“你賣1000億元,30億元就得給渠道。”

與渠道相比,自銷成本更低,只有千分之幾。該房企負責人透露,他們公司在長三角的一個項目,原計劃銷售費用2億元,但由於去化較好,沒有用渠道,“最後實際銷售費用只用了不到3000萬元,等於省下的1.7億元就是利潤了”。

據他介紹,下半年市場轉冷後,部分項目去化較難,雪上加霜的是,8月開始,部分主要城市的按揭貸款額度用完了,“我和同行聊過,下半年大家回款率普遍在30%左右,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到年底,後果不堪設想”,該房企負責人表示,即便是沒有流動性風險的房企也難以經受這種考驗,“你賣了1000億元,實際回款只有300億元,去掉受限的部分,可能到手的不到100億元。一家千億的房企,一年到手資金不到百億,各種融資、建築商和供應商的欠款、員工工資,總有一個會蓋不住”。

採訪中,多個房地產企業及金融機構人士表示,9月27日央行會議後,監管層有意釋放一部分按揭貸款額度,以緩解房企流動性緊張難題,具體可能通過兩個途徑:第一,將2022年一季度部分額度挪到2021年四季度;第二,銀行機構將部分信貸資產證券化,用來釋放一部分房貸額度。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孫斌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