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易鯨捷董事長被舉報涉“陰陽合同”案已到審理環節 五年七輪融資 

國產數據庫領域“新星”易鯨捷麻煩未解,其董事長被實名舉報1.2億元偷逃稅事件正在被稅務機關調查。近日,公司一名董事及舉報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該案已進入審理階段。

今年7月1日,貴州證監局宣佈易鯨捷進入輔導上市前的規範指導階段。此時,易鯨捷關聯公司股東劉詩源向國家稅務總局實名舉報的材料在網絡流傳,其中稱易鯨捷董事長李靜涉嫌在1.2億元股權轉讓中通過“陰陽合同”偷逃稅。舉報人表示,該案於6月29日被濟南稅務局立案。

據統計,約在5年時間內,貴州易鯨捷已完成7輪融資,獲得上市公司、國有資本等多方資金支持。此次被舉報偷逃稅事件,讓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急速發展的易鯨捷。

董事長1.2億“陰陽合同”被舉報:篡改出資方式、出資金額、時間等

據劉詩源提供的材料,易鯨捷“陰陽合同”案件於6月3日由國家稅務總局受理並督辦,6月29日濟南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正式立案檢查。如今案件已進入審理階段。

工商資料顯示,易鯨捷成立於2015年12月15日,全稱爲貴州易鯨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鯨捷),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爲李靜。記者看到,近年經過多次增資擴股,易鯨捷註冊資金已由5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7334萬元。

易鯨捷宣稱,公司核心骨幹從事數據庫研發近30年,核心產品EsgynDB是全球領先的下一代融合型分佈式數據庫,在技術上具備與傳統國際巨頭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的實力,所有知識產權自主可控,產品的實時分析特性與分佈式架構更適合5G時代的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普惠金融、區塊鏈等創新應用。

易鯨捷的股權構成中,最大股東爲濟南維鯨捷電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濟南維鯨捷),成立於2016年3月17日,註冊資本3272萬元。該公司持有貴州易鯨捷37.49%的股權,李靜擔任法定代表人和實控人,劉詩源爲股東之一。

舉報指控的相關問題關涉濟南維鯨捷。舉報資料顯示,2020年,按照貴州易鯨捷14.87億元估值價格,李靜向8名個人和公司轉讓其在濟南維鯨捷個人股份和權益比例,其中權益比例轉讓份額合計21.9667%,相當於貴州易鯨捷股權比例爲8.2353%,合計收入1.2245億元。

2021年3月25日,作爲濟南維鯨捷股東的劉詩源收到工商變更材料,發現提交給工商部門的合夥協議、出資確認書、變更決定書和入夥協議等,把此次入夥出資時間提前至2016年3月24日,即濟南維鯨捷成立後的第7天,備案資金僅爲320萬元。

不止如此,劉詩源稱,其在2018年與李靜進行股權轉讓時,也出現過同樣的問題。

當年9月,其出資404萬元購買李靜持有的濟南維鯨捷股份,與李靜按照貴州易鯨捷10.01億元估值簽訂了《關於貴州易鯨捷項目的投資合作協議》。合同簽訂後,李靜採取入夥出資的方式,在濟南維鯨捷辦理了工商變更,載明劉詩源實際出資僅爲214萬元,而不是404萬元,入夥出資時間爲2016年3月24日,與濟南維鯨捷成立時間相差7天。

劉詩源稱,這一系列股權轉讓合同並沒有提交給工商登記部門,他和其他相關股東是以獲得濟南維鯨捷成立之初的註冊資金數額實現了股權受讓。

10月14日,就上述劉詩源舉證的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聯繫了李靜,但對方並未接電話,截至記者發稿,其也未就相關短信做出回覆。

6月9日,易鯨捷發佈了一份聲明,稱此前媒體針對董事長李靜逃稅是憑空捏造、無中生有、惡意詆譭的造謠信息,意圖影響公司正常融資以及業務開展。

五年輪融資曾擊敗阿里騰訊拿到4.2億訂單 仍“一度發不出工資”

在相關投資協議中記者看到,2016年到2018年經過A1和A2輪融資,貴州易鯨捷分別獲得1.28億元和4000萬元投資,估值10.01億元;2019年11月,貴州易鯨捷引入南京高科新創投資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B輪融資1億元人民幣,估值14.87億元。

2021年4月30日,中國軟件發佈公告,5679萬元投資貴州易鯨捷,易鯨捷估值16.88億元。

企查查顯示,2016年8月至今,易鯨捷已完成7輪融資,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與貴州當地國有資本。

易鯨捷成功完成多項融資,與其宣稱的品牌概念不無關聯,“所有知識產權自主可控”“打造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國產數據庫產品”,契合了當下數據庫市場發展的趨勢。

易鯨捷一名董事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衆多企業紛紛瞄準“卡脖子”技術進入芯片、數據庫市場,據此來獲得訂單和投資。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指出,多年來,金融數據庫核心技術被外國壟斷,全球數據庫市場中,前五大供應商甲骨文Oracle)、IBM、微軟等國際廠商佔據了87.7%的市場,國內數據庫公司市場佔比不足20%,且缺乏核心技術。

上述董事稱,易鯨捷在2019年以前並不爲行業所瞭解,儘管對外宣稱曾做過諸多標杆項目,但公司始終處在虧損乃至發不出工資狀態。

其介紹,2018年年底,公司以完全自有可控知識產權和下一代融合型分佈式國產數據庫的名義,瞄準銀行數據庫開展業務。

2019年2月、3月,易鯨捷相繼獲得貴陽農商行核心數據庫試點訂單,採購價格約1.6億元。2020年10月,貴陽銀行公告稱,完成核心業務系統易鯨捷國產數據庫應用項目,成交金額4.27億元,創造了國產數據庫的單一採購項目紀錄。

這一次競標事件在業內曾引發議論。據媒體報道以及易鯨捷董事透露,競標中,易鯨捷不僅成功逼退阿里、騰訊等,還將中標金額提高到4.27億元。

“偷逃稅”風波之餘,董事曝公司曾因知識產權糾紛陷“內鬥”

2018年9月進行濟南維鯨捷股權轉讓的投資協議顯示,易鯨捷、上海易鯨捷和美國易鯨捷作爲境內外運營主體共同經營大數據處理業務即Esgyn項目。

協議顯示,當時的易鯨捷主要由濟南維鯨捷、美國團隊和其他股東持股。上述董事告訴記者,易鯨捷投資的美國易鯨捷,其成員主要爲持有易鯨捷股份的美國團隊。貴州易鯨捷和美國易鯨捷在一體管理下共享知識產權、技術支持。

上述董事介紹,按照約定,美國團隊享有貴州易鯨捷25.732%的股份,該股份由李靜控制的貴州易恆捷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貴州易恆捷)代持,只有允許美國團隊顯名或者獲得對價補償後才能完全獲得美國團隊開發的知識產權。在顯名要求遭到李靜拒絕後,2019年年底,貴州易鯨捷與美國易鯨捷“內鬥”爆發。

在2018年9月進行濟南維鯨捷股權轉讓的協議中,記者看到,當時的易鯨捷主要由濟南維鯨捷、美國團隊和其他股東持股。上述董事告訴記者,易鯨捷投資的美國易鯨捷,其成員主要爲持有易鯨捷股份的美國團隊。協議顯示,貴州易鯨捷和美國易鯨捷在一體管理下共享知識產權、技術支持。

“內鬥”持續到今年初。在該董事提供的相關律師事務所備忘錄中,顯示美國易鯨捷等已與貴州易鯨捷簽訂《股份轉讓及解除協議》。美國易鯨捷自其成立起至《解除協議》簽訂之日所擁有或產生的任何及所有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已轉讓知識產權”)均已轉讓給貴州易鯨捷並應當由貴州易鯨捷所擁有。

2021年4月30日,中國軟件以5678萬元獲得貴州易鯨捷7.6%的股份。此前,2020年中軟-易鯨捷盡調會議紀要顯示,李靜帶領的易鯨捷團隊就“易鯨捷美國研究院的情況?核心研發團隊規模、是否位於美國?”回答稱:美國研究院團隊(即美國易鯨捷)目前29人,位於美國Milpitas,主要承擔前沿研究及內部培訓等功能,主要研發工作已經全部轉入國內團隊。

當時,貴州易鯨捷與美國易鯨捷正處在“內鬥”當中。

近日,記者也就“偷漏稅”稅務調查情況及知識產權相關問題聯繫李靜,未得到答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席莉莉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