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府辦發〔2021〕25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本市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關於本市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9月18日

關於本市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實施意見

爲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國辦發〔2021〕24號),現就本市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以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爲契機,全面落實“十四五”時期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任務目標,着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實現外貿創新發展。

(二)發展目標。堅持創新引領,將創新驅動作爲貿易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動力,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提升貿易發展軟實力,外貿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增強。

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支撐更加有力。積極探索制度型開放路徑,推動外貿數字化轉型,爭取一批外貿創新試點任務率先實施,實現一批支持外貿創新的政策制度取得突破,推動一批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

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綜合競爭優勢更加顯現。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對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進一步顯現,對外貿易渠道更加暢通,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爲構築全球貿易樞紐打下堅實基礎。

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輻射能力更加突出。發揮貿易對國內國際兩個扇面的輻射作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交換通道。對接RCEP等新型國際經貿協定,加大壓力測試力度,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二、加快提升貿易創新發展能級,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

(三)打造離岸貿易創新發展高地。支持商業銀行對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且具備商業合理性和邏輯性的人民幣離岸經貿業務和外匯離岸貿易業務,自主決定審覈交易單證的種類。擴大自由貿易賬戶離岸經貿業務規模,優化“離岸經貿業務企業名單”產生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動態更新。在浦東具備條件的區域,爭取實施適應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等區域出臺離岸貿易專項政策。(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市財政局、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四)推進綠色低碳貿易發展。支持本市企業發展綠色技術和擴大綠色生產,加快融入綠色產業國際價值鏈。支持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建設碳排放權全國性交易市場。鼓勵綠色再製造業務發展,允許特定類別境外再製造產品按新品實施進口管理,研究推動開展汽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高端醫療設備等禁止進口的舊機電產品再製造業務。進一步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爭取擴大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範圍。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企業按照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開展“兩頭在外”的保稅維修業務。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重點企業開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維修業務。(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生態環境局、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五)打造國際貿易分撥樞紐。鼓勵跨國企業將上海作爲其全球或區域性物流分撥業務節點,認定一批貿易規模大、輻射範圍廣的分撥企業爲上海市國際貿易分撥中心示範企業。擴大國際分撥貨物《未再加工證明》試點範圍,支持相關貨物在優惠貿易項下,其他國家(地區)進口受惠。發揮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建設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國際中轉集拼服務中心,進一步簡化進出境監管手續,提高貨物流轉通暢度和自由度。支持國際貿易分撥企業提升資金結算等特色功能,提升全球供應鏈資源配置影響力。(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上海海關、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六)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健康發展。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取得海關高級認證資質,在進出口通關環節享受差異化便利服務, 進一步降低外貿綜合服務海關高級認證企業的進出口貨物平均查驗率。進一步落實完善海關“雙罰”機制,在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無故意或重大過失情況下,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其客戶區分情節承擔相應責任。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生產企業申辦出口退(免)稅業務,持續提升出口退稅辦理便利化水平,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入,可自主決定是否開立出口收入待覈查賬戶。(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稅務局、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七)支持外貿垂直服務平臺發展壯大。支持在營銷、支付、交付、物流、品控等外貿細分領域共享創新。鼓勵外貿細分服務平臺在各區域、各行業深耕垂直市場,走“專精特新”之路。鼓勵外貿企業自建獨立站,支持專業建站平臺優化提升服務能力。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貿易細分領域中的應用。(責任部門:市商務委)

三、加快推進貿易創新數字賦能, 培育貿易發展新動能

(八)完善貿易數字化基礎設施。推動口岸信息化平臺升級,深化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彙集“口岸通關、港航物流”全程業務辦理功能,推進海港、空港等業務受理系統與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息雙向交互。建設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收費公示及服務信息發佈系統,實現港口、船代、理貨等口岸收費標準線上公開、在線查詢。加強大數據理念和方法運用,持續推進上海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鼓勵外貿企業爲開展數字化營銷使用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完善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和國際快件處理中心佈局。推動開行中歐班列。(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交通委、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

(九)提升貿易數字化營銷能力。加快推動傳統經貿展會數字化轉型,支持展會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外貿企業運用“雲展示”“雲對接”“雲簽約”等新模式進行展示推介、洽談合作和線上簽約。進一步打響“出海優品”品牌,舉辦“雲購申城”“e路同行”系列活動,支持電商平臺賦能貿易商和製造商轉型發展。支持企業建設面向海外市場的線上營銷網絡,拓展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新渠道。(責任部門:市商務委)

(十)推進跨境電商制度創新。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在空海港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優勢產業帶增設一批跨境電商示範園區。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軟硬件基礎設施,確保平臺通關便利性保持全國前列。推動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和跨境電商B2B出口海運清單模式落地實施。繼續推動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發展,力爭在海運渠道、郵路渠道規模化發展,引導更多企業參與新業務的試點。加快建設跨境電商一般出口業務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支持以郵路爲通路的跨境電商出口納入全市跨境貿易電商統計。(責任部門: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發展改革委)

(十一)培育本土海外倉企業。支持物流、平臺或貿易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豐富海外倉功能,擴大服務範圍。鼓勵海外倉企業對接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電商平臺,匹配供需信息。優化快遞運輸等政策措施,支持海外倉企業建立完善物流體系,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探索建設海外物流智慧平臺。支持出口商品可按一般貿易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再以跨境電商方式出境。(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郵政管理局、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

(十二)加快數字貿易發展。聚焦雲服務、數字內容、數字服務等重點領域,着力發展互聯網視聽平臺、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數字化營銷平臺等新模式新業態,發佈數字貿易企業創新引領案例。支持數字貿易跨國公司在滬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科技類機構,增強區域資源配置能力。推進浦東軟件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推動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全球數字貿易港率先成勢,積極創建虹橋臨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提升臨港新片區國際數據港能級。建設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深入應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提升在線跨境結算功能。(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市委網信辦、市經濟信息化委、浦東新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

(十三)培育貿易數字化生態鏈條。鼓勵外貿龍頭企業率先開展數字化轉型,對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通關、客戶管理、供應採購等貿易全場景、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傳統外貿企業運用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加強研發設計,開展智能化、個性化、定製化生產。在貿易金融、外貿綜合服務、國際物流、海外售後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貿易數字化轉型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線上報關、出口退稅代理、收結匯、出口信保、跨境金融等綜合服務。(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加快推進貿易創新環境建設,提升貿易發展軟實力

(十四)提升貿易創新發展策源能力。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支持外貿企業創新方式優化國際市場佈局。引導企業創新對外合作方式,優化資源、品牌和營銷渠道,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創新要素投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重點產業出口能力,推動產業鏈國際開放合作,培育貿易創新發展核心動能。(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十五)支持企業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貿易規則。提升企業運用國際協定能力,提高企業自貿協定利用率。推進RCEP關稅實施準備工作,引導企業運用關稅減讓、原產地累積規則、開放市場準入、簡化通關程序等互惠措施,逐步擴大與協定國貿易規模。加大對重點市場宣傳推介力度,及時發佈政策和市場信息,增強外貿企業業務承接能力。(責任部門:市商務委、上海海關)

(十六)完善貿易創新容錯機制。對外貿企業在外匯結匯、稅收繳交等環節出現的非主觀故意又可整改的行爲,按照規定不納入跨境人民幣業務重點監管名單。加強海關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海關信用修復機制建設。積極深化主動披露應用,完善海關事後監管容錯機制。對誠信企業加快推進進口商品第三方採信監管模式,對被採信的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目錄管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責任部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海關)

(十七)鼓勵貿易金融服務創新。支持上海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建設,提高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主體間信息傳遞和交易效率。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聚焦服務貿易和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更積極的承保政策和更完善的理賠支持措施,強化產品模式創新。探索保單融資新模式,持續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和保單融資規模。(責任部門、單位: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市商務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

(十八)提升貿易新業態相關外匯收支便利。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將境外費用與出口貨款軋差結算,出口至海外倉銷售的貨物出口報關金額與匯回的實際銷售收入可不一致。境內國際寄遞企業、物流企業、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可爲客戶代墊跨境電商相關境外費用。便利從事跨境電商的個人通過個人外匯賬戶辦理跨境電商相關外匯結算,凡境內個人辦理跨境電商項下結售匯,提供有交易額的證明材料或交易電子信息的,不佔用個人年度便利化額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根據客戶委託代辦出口收匯手續。(責任部門: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十九)加強競爭政策執法。發揮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制作用,加強對外貿新業態領域競爭政策執法前沿研究,着力預防和制止外貿新業態領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保護公平競爭,維護良好外貿秩序。(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

(二十)提升國際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完善本市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機制,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行政指導,實施涉外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育計劃。完善知識產權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持續推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在滬開展涉外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業務,推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服務。強化進出口環節知識產權保護,提高邊境知識產權執法水平,設立科創企業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中心,建立知識產權快速便利維權機制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培塑機制。(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知識產權局、上海海關、上海科創辦)

(二十一)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和專業人才培育。支持外貿新業態領域行業組織出臺行業服務規範和自律公約,鼓勵設立外貿新業態領域相關行業組織。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符合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教委、市民政局)

五、加快完善貿易創新保障體系,築牢貿易發展基礎

(二十二)加強貿易創新組織領導。充分發揮上海市與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市、署市合作機制作用,統籌推進傳統貿易、新型貿易和服務貿易協同發展。各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及時出臺相關措施。市商務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工作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等有關部門、各區政府等有關單位)

(二十三)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對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方式,優化市區財政支持結構,鼓勵各區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優化出口退稅單證備案制度,推行單證備案無紙化試點,允許經批准企業自主選擇單證留存形式。(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二十四)強化貿易風險防範與應對能力。出臺本市貿易調整援助管理制度,優化產業安全監測工作站功能,建立區域產業損害與安全保障機制。加強貿易摩擦應對,搭建貿易摩擦應對特色行業工作站及實訓平臺,建立上海國際經貿合規法律服務平臺。(責任部門:市商務委)

(二十五)深化經貿國際交流合作。發揮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等社會組織作用,加強與境外國際機構的合作交流。大力發展絲路電商,加強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加強理論研究與經驗總結,以國內成熟規則體系爲基礎,參與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責任部門:市商務委)

(二十六)加強外貿新業態宣傳引導。不斷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輿論引導,宣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成效。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充滿活力、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良好氛圍,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持續創新發展。(責任部門、單位:市商務委、市政府新聞辦、各有關單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