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影像!回顧中國首次載人飛行:神五飛天 楊利偉經歷生死26秒

18年前的今天,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18年後,神舟十三號又即將出徵。今晚,一起閱讀楊利偉寫的《太空一日》,感受太空中的驚心動魄,致敬中國航天人。

1

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數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鐘就把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水化爲蒸氣。

火箭起飛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

開始時飛船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甚至比電梯還要平穩。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着,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後,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纔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爲自己要犧牲了。

飛行回來後我詳細描述了這種難受的過程。經過分析研究,工作人員認爲,飛船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隨後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後來的航天飛行中再也沒出現過。

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鐘時,不僅我感覺特別漫長,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空前的緊張中。因爲通過大屏幕,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整個人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故。

後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這時我第一次向地面報告飛船狀態:“‘神舟五號’報告,整流罩打開正常!”

2

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並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可以準確判斷地球上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因爲飛船有預定的飛行軌道,可以實時標示飛船走到哪個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點,有圖可依,一目瞭然。

經過中國上空時,我就會仔細分辨大概到哪個省,正從哪個地區上空飛過。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裏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於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至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令人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衝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這種錯覺。想象自己在地面訓練的情景,眼睛閉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幾十分鐘後,我終於調整過來。

3

5時35分,北京航天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

6時14分,距離地面10公里,飛船拋開降落傘蓋,並迅速帶出引導傘。引導傘出來後,緊跟着把減速傘也帶出來,16秒鐘後再把主傘帶出來。

其實最折磨人的就是這段過程了。隨着一聲巨響,你會感到突然減速;引導傘一開,使勁一提,會把人嚇一跳;減速傘一開,又往那邊一拽;主傘開時又把你拉向另一邊。每次力量都相當重,飛船晃盪得很厲害,讓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後來問過俄羅斯的航天員,他們從不給新航天員講述這個過程,擔心新手們害怕。我回來卻講了,每一個步驟都給戰友講了,讓他們有思想準備。

飛船離地面1.2米,緩衝發動機點火。接着飛船“嗵”的一聲落地了。我感覺落地很重,飛船彈了起來。在它第二次落地時,我迅速按下了切傘開關。

飛船停住了。此時是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靜無聲,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來源:節選自《天地九重》,有刪改 | 作者:楊利偉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