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說機考

採用計算機考試模式

考生要特別注意耳麥佩戴的正確方法:話筒略低於嘴巴,距離2cm至3cm爲宜,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錄音過程中禁止用手觸碰話筒,以免錄入無關語音影響成績。

考生無法預先瀏覽

所有聽說機考題目

題目根據作答進程逐題展現。每道題目都留出了閱讀時間和作答時限,須在規定作答時間內作答。

機考過程中要認真

以防漏答題目

考生機考過程中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的題目,則視爲未作答,系統不會有警告提示,且不可以返回補充作答。

考生不可以帶紙、筆

進入考場

草稿紙與考試用筆考場發放。考生在平時進行聽說訓練時要養成在草稿紙上速記關鍵詞的習慣。

從高考題型來看,聽後選擇是考生熟悉的題型,此文不再贅述,下面重點針對聽後記錄、聽後轉述、短文朗讀和讀後回答問題等四個題型梳理備考策略。

聽後記錄

1.做題流程:1分鐘瀏覽表格 → 短文播放2遍 → 90秒鍵盤輸入答案(每空1詞)。

2.考查能力:抓取細節信息並正確拼寫單詞。

3.備考策略:聽到單詞發音後,不要急於寫答案,根據上下文語義和邏輯關係判斷、檢驗所寫單詞的正確性,避免“聽對音,寫錯詞”的現象;特別關注聽力高頻詞的落實,2021年聽說機考此部分不再是傳統的星期、月份、數字等簡單詞彙的記錄,轉向如different,effort,encourage,challenge等拼寫較爲複雜的詞彙,故積累名詞、動詞、形容詞等高頻聽力詞彙很重要;關注單詞的大小寫和單複數等。此外,在聽2遍錄音的時候,不僅僅聚焦4個單詞,更要關注整篇文本的內容,在草稿紙上釐清文本條理並速記關鍵詞,爲聽後轉述奠定紮實基礎。

聽後轉述

1.做題流程:聽第3遍短文 → 2分鐘準備 → 2分鐘錄音。

2.考查能力:根據文本內容與表格信息,進行要點完整、內容充實、完成意義傳達的轉述能力。

3.備考策略:充分利用3遍聽錄音及準備時間構建口語表述的邏輯並完善筆記;因爲是轉述且轉述的開頭已給出,故一定要關注人稱的轉換,如錄音中有Hello, I am Sam Smith. As everyone knows, reading thick books can be a challenge. Fortunately, there are ways to handle it. 聽力文本所述內容是Sam Smith給聽衆講如何閱讀厚書的策略,故聽力文本中所使用的人稱是you。但轉述的開頭是“Sam Smith introduced some ways to read thick books. According to the speech, we...”根據人稱提示詞we,考生進行轉述時要有代入感,把自己作爲聽衆的一員,此時需要進行人稱轉化,把第二人稱you變爲第一人稱we (us)。考生轉述時不要求所有內容信息都面面俱到,也並非必須使用文本中的原單詞進行表達。作答要做到要點完整,內容充實;語言清晰流暢,連貫性強;允許一定限度更改,讀錯後立即糾正有效,過一兩句之後糾正無效;允許同義詞更換,同義表達不影響得分,但建議不要超綱(2017版新課標要求的單詞)。

短文朗讀

1.做題流程:1分鐘準備時間瀏覽短文及3個問題→ 90秒完成朗讀錄音(問題消失)。

2.考查能力:用正確的語音和語調,準確、流利、完整地朗讀完所給材料。

3.備考策略:朗讀考查的是英語準確性、流暢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功。完整性指的是朗讀了全部文本內容,完整性和流暢度需建立在“尊重原文內容”的基礎上,與原文無關的內容不予計分。此外,在訓練時,考生見到文本要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關注單詞準確發音、重讀、連讀、意羣停頓、節奏等,可利用一些英語學習軟件跟讀與模仿,強化準確性。在考場上,考生要朗讀全部文本內容,朗讀流暢,節奏感強,基本沒有重複與自我更正,意羣停頓恰當,語音、語調清晰準確。

讀後回答

1.做題流程:每個問題15秒瀏覽準備時間(屏顯問題)→ 30秒內完成作答錄音。

2.考查能力:文本語篇理解、獲取信息準確及語言準確表達能力。

3.備考策略:第一節朗讀短文的1分鐘準備時間至關重要,要快速瀏覽短文並找出三個問題的答案,記錄在草稿紙上;用準確的語音語調及完整的句子回答且無語法錯誤;不要記錄與答案無關內容,如Thank you,that’s all。

最後,考生除了課堂上進行聽說練習外還需經常到學校機房或下載安裝英語聽說機考在線體驗考試系統進行練習,增強實戰應變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