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中工作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工作後,翟志剛開啓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也迎來了第二個飛行乘組和首位女航天員。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大漠戈壁秋濃如酒,絢爛胡楊再送神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16日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點火升空,開始我國迄今爲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入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到來。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

0時23分,乳白色的長征火箭點火起飛,熊熊燃燒的尾焰點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上空夜幕。這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首次從應急備份狀態轉爲正常發射狀態。

有“神箭”美譽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從今年開始採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意味着今後“一年兩次發射”將成爲常態。

約582秒後,船箭成功分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自6月17日至今的短短4個月間,這個中心兩送神舟飛天,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而這還只是個開始,2022年,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也將從這裏踏上太空之旅。

此時,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正在深空靜待家人的到來。自4月29日升空後,天和核心艙穩定在軌運行、功能性能正常、設備狀態良好。

6時56分,神舟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構成四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這是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實施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即通過天和核心艙下方對接口與空間站進行交會並對接。

天和核心艙艙門開啓後,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第一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葉光富先後順利入駐天和,開啓爲期6個月的太空生活。

6個月,也將成爲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

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2010年立項,目前已進入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時期。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爲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建造兩個階段進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

神箭衝碧宇,天和傲蒼穹。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一人一天到多人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着29年前制定的發展戰略穩步前進。

神舟十三號·幕後

指令長均由飛過的航天員擔任

對航天員系統而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與建造階段航天員飛行時間長達3到6個月,任務極爲艱鉅複雜,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技能、應急決策與處置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都提出極高要求,航天員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規劃,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與建造階段共有4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航天員系統在總結前期選拔經驗的基礎上,針對這4次任務的特點,調整了選拔策略,按照“統籌規劃、新老搭配、繼承與發展”等原則,於2019年12月選出4個飛行乘組,每個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指令長均由飛過的航天員擔任。

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飛行乘組選拔,仍從思想政治素質、身體情況、心理素質、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查和評定。在確定航天員個體滿足任務要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飛行經驗、出艙活動要求、與各次任務的匹配、年齡、新老搭配、心理相容性等因素,統籌分析確定各次任務飛行乘組。

在軌飛行6個月航天員經受更大挑戰

從2017年3月開始,航天員訓練全面轉入爲空間站任務作準備階段。

黃偉芬說,航天員系統本着“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試訓一體”的原則,策劃設計並實施了8大類200餘項訓練,包括: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心理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大型聯合演練等,並安排航天員參加了近百次工程研製試驗活動。

黃偉芬介紹,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將在軌駐留6個月,需同時管理天和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形成的組合體。

航天員將按計劃參加天舟二號艙段轉位試驗,進行手控遙操作對接試驗、再生生保在軌維修及驗證試驗,完成大量的飛行任務在軌數據收集與人因工程技術研究、航天醫學實驗、空間應用系統實驗、科普教育活動等,完成空間站站務管理、物資盤點、日常維護等工作,並將執行2至3次出艙活動任務,進一步驗證我國空間站出艙活動技術及長期駐留保障技術,爲空間站建造奠定基礎。

“神舟十三號在軌飛行6個月,航天員身心素質將經受更大挑戰。”黃偉芬說。

針對6個月長期飛行挑戰要求,航天員系統在選拔訓練、健康、工作、生活等駐留保障技術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準備,在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進行了初步驗證,在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中將進行全面驗證。

神舟十二號乘組向神舟十三號乘組傳授經驗

相比神舟十二號任務,儘管在選拔訓練和航天員保障技術整體思路方案、措施、手段上相同,但針對更長期的特點,又進一步突出強化了重點。

據悉,面向半年的飛行任務,進一步強化規範工作節奏和工作制度,包括每週值班制度,週六站務及物資管理日製度,週日休整日製度,每月天地溝通交流制度等。

同時,針對出艙活動形成的相對固化的工作計劃模塊等,相比神舟十二號任務,工作節奏更加鮮明,天地協同一體的工作模式和體系更加成熟。

在完成既定訓練計劃的基礎上,9月6日,神舟十三號乘組在飛控現場與神舟十二號乘組進行了天地通話,瞭解了撤離前物資狀態、在軌工作與生活注意事項。

航天員返回前,神舟十二號乘組對整站物資、產品狀態進行了全面巡視拍攝,與神舟十三號乘組及備份航天員進行了專項座談交流,全面介紹操作要點、天地差異、注意事項等內容,特別是針對出艙活動,乘組充分交流了經驗,爲神舟十三號乘組提前進入狀態、順利執行任務打下了基礎。

爲充分利用長期航天飛行機會,普及航天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服務國家大政方針,在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中,還專門策劃了系列科普及公益活動,設計了空間站航天員日常生活、空間站專項技術、專題科學知識、科學小實驗及系列主題活動等方案,以傳播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並積極與公衆溝通,結合傳統節日契機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神舟十三號·目擊

“這是科學探索與航天夢想最美的相遇”

“升起來啦”“太震撼啦”……遙望着託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點火發射、穩穩升空,發射場附近的觀衆們剎那間歡呼起來,與火箭的隆隆轟鳴形成合奏,響徹天地之間。

遠遠望去,火箭吐着焰舌、加速升空,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銀灰色煙跡。眼前,黑河倒映着沖天的火光,微風吹過,河面泛起粼粼波光。

只看得見灼灼尾焰的船箭組合體越升越快,直插天宇,漸漸縮小爲一個光點。飛向太空,飛向天宮,光點越來越暗,若隱若現,逐漸消失在視野盡頭……

戈壁灘上,胡楊林間,黑河岸邊,觀衆三五成羣,遲遲不願離去。有的人打着手電筒,興奮地說着、笑着;有的遙望天邊,似乎在努力搜尋飛船蹤跡;還有的翻看手機,回味剛剛記錄下的震撼瞬間。

“這是科學探索與航天夢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攝影師戴建峯凝視着相機取景器,難掩激動感嘆道。他輾轉數千公里,早早守候在發射場附近,捕捉飛船升空的完美軌跡和精彩瞬間。

對神舟飛天的自豪和驕傲洋溢在人們的臉上。牧民烏尼爾的家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時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前。“神舟就從我家附近飛天,我們特別驕傲,比過節還歡喜。”她說。

烏尼爾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擺着一張她與部分中國航天員的合影。這是她受邀參加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表彰活動時拍攝的,她倍感自豪。“三位航天員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我們牧民都爲他們加油!”她滿懷信心地說。

此次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員帶人們追星逐夢,並讓人們接觸新的探索發現。“能看到航天員拍攝的太空美景”“能體驗太空上的別樣春節”……大家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轉發飛船成功發射的消息,寫上一句句寄語。

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肖浩澤是天文迷。他曾現場觀看過神舟十二號發射,震撼的場面令他久久難忘。這幾天,他時刻關注神舟十三號的動態。“我最期待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在空間站開講‘太空第二課’。”肖浩澤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

在發射場外圍,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公安局古日乃邊境派出所民警參與安保工作。民警們除了設卡檢查、巡邏執勤外,還深入牧民家,講解發射前後注意事項。“我們作爲‘航天護衛隊’成員執行此次任務,爲國家航天事業出力,感到十分光榮。”該派出所教導員巴雅爾說。

神舟十三號·時評

飛天夢永不失重

科學夢張力無限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發,邁出了中國人遨遊星漢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升空,開啓了中國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壯舉。

18年,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爲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任務,一次次展示着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峯的探索成就,展現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爲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

又是一載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國夢圓。這次太空之旅,不僅能刷新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我們更能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太空過春節……科學探索再次與航天夢想在太空奏響協奏曲。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

讓我們一同期待神舟十三號乘組在浩瀚蒼穹再立新功,創造屬於中國的太空探索新紀錄。

本版文/新華社 供圖/新華社 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