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喫得飽”到“喫得好”——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10月16日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將今年活動主題確定爲“行動造就未來。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本週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週,主題是“發展糧食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如何端牢國人飯碗,如何讓優質糧食賣出好價?如何管好大國糧倉,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讓種糧更有賺頭

“優質麥畝產1100多斤,盈利20多萬元。”剛剛賣完豐收糧,安徽阜南縣苗集鎮前進村村民邵慶狼心情敞亮。

邵慶狼的種糧底氣來自縣裏的優質糧食產業鏈,這一鏈條帶動優質小麥實現“示範種植——規模化種植——就地加工轉化”三步走,帶動農民實現增收。

“種優質小麥,效益大不一樣。”邵慶狼算了一筆賬,“優質小麥產量每畝增產100至200斤,售價比普通麥每斤高出一毛多錢。”

“好糧食首先是種出來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說,優質糧食工程樹立優糧優價導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了農民種糧和地方黨政抓糧“兩個積極性”。

在江西省定南縣嶺北鎮含水村,300畝水稻基地一片金黃,再過10多天即將收割。“晚稻還沒開鐮,就已經和收糧企業定好了收購價,現在水稻豐收不愁銷路。”村民李偉春說,今年從購買種子、肥料到銷售,一條龍全託管給定南縣佳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廠化育秧、無人機植保,光這兩方面,一畝地能節約200多元成本。”

“帶着農民幹、領着農民賺。”定南縣佳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傅偉羣說,通過科技示範、育秧播種、精準施肥、及時烘乾等,實現了節本增效,大大提高了糧食品質。

農民願不願意種、願意種多少糧,關鍵看種糧能帶來多少收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爲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自2017年啓動實施的優質糧食工程“爲耕者謀利”“爲食者造福”,成爲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

截至2020年,“中國好糧油”行動增加優質糧食超過5000萬噸,全國糧食產業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2萬億元。產業強、糧食安,糧食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穩產與增收互促共進,促進了國家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

管好每一粒糧食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糧庫大院,標準化糧庫整齊敦實,18棟平房倉、39個廒間映入眼簾。

登臺階,推門進倉,淡淡的稻香沁人心脾。一排走道板下,堆滿稻穀,高度超過7米。

“管好每一粒糧,我們的‘法寶’可不少。”湖州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芮小明示意記者抬頭看,倉房屋頂採用自呼吸通風雙層板式設計,可在高溫條件下快速釋放倉頂積熱;氮氣儲糧、全冷鏈運輸、糧倉周際精準控溫等多項技術讓糧食在儲藏期安然無恙。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離不開糧食儲藏、流通等各環節的努力。“要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深入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紮實推進穿透式監管,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張務鋒在2021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週主會場活動上表示。

糧食應急保障事關國家安全大局,關係民生福祉,應急條件下的糧食保障直接關係羣衆生活和社會穩定。

在湖北荊楚糧油股份有限公司應急保供配送倉,記者看到,這個省級糧油應急保供的中轉配送倉,佔地面積接近1000平方米,日常動態儲備700噸成品大米、食用油和麪粉面條雜糧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這個應急保供配送倉爲代表的糧食應急保供體系迅速響應,及時配送,有力保障了武漢城區二十多個社區和武漢市江夏、黃陂、新洲等遠城區的成品糧供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應急物資儲備司司長王宏介紹,當前,我國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5天消費需要的成品糧儲備,形成了遍佈全國的糧食應急保供網絡,設立超過1萬個各級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已經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

促進全鏈條節糧減損

當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豐盈,夯實了糧食安全的基礎。但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損失浪費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舌尖上的浪費”不容忽視。

爲節糧減損,餐飲消費中“小份菜”“稱重菜”悄然興起。不少商家推出了此類服務,讓適量消費、適度消費有了好抓手。

在位於北京北苑的旺順閣後廚,記者瞭解了東坡肉“小份菜”的完整製作過程。“小份菜對企業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時間和用工等成本,但我們會堅持下去。”廚師劉純旺告訴記者。

在倡導節約、反對浪費的大背景下,“小份菜”正在悄然掀起一股新風尚。美團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用戶主動搜索“半份菜、小份菜、小份菜套餐、單人套餐、一人食套餐”等關鍵詞近441萬次,同比增加53%。

節糧減損是一個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國積極健全糧食產後服務體系,推廣綠色低溫儲糧技術和適度加工技術,強化標準引領,有效降低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環節損耗。王宏介紹,目前,我國已爲農戶累計建設約1000萬套經濟、適用、防蟲、防黴儲糧新裝具,正確使用儲糧裝具的農戶儲糧損失可由8%降至2%以下。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堅持全鏈條管控,統籌推進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開展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實施全產業鏈節糧減損,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