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賣方研究”競爭白熱化,金融開放下外資券商尋求破局

外資券商將進一步發揮全球視角的優勢。

註冊制逐步推進、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到期、外資機構加速入局,中國資本市場迎來巨大變化。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及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趨勢確定,券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賣方研究”成爲重要一環。除了頭部券商,更多中小券商加速轉型,例如不乏券商僅用時一年就建成120人研究團隊,甚至有券商喊出“千人團隊”計劃。不可否認的是,在“大投行”及註冊制背景下,打造出各自投研業務的“護城河”是關鍵。外資機構又要如何在中國差異化競爭?

目前已有6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瑞銀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瑞信證券。日前,第一財經獨家專訪了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新任研究部聯席主管勵雅敏。勵雅敏表示,應對國內賣方研究競爭白熱化的局面,外資券商需要進一步發揮全球視角的優勢。

賣方研究競爭白熱化

在9月到崗前,勵雅敏任中銀國際證券研究所所長。她從賣方研究的“黃埔軍校”申萬研究所出道,當時券商的賣方研究競爭環境並不十分激烈,申萬、國泰君安等遙遙領先。

但今非昔比。不少“中生代”機構的研究所業務正在快速發展,“賣方研究轉型”戰略佈局非常明顯。以開源證券爲例,2019年公司開始堅定向賣方研究轉型,僅用時一年就建成120人研究團隊,研究所計劃三年內組建人數達到200人規模的研究團隊,通過差異化的研究策劃和研究體系搭建,打造有市場影響力和研究定價權的研究機構。

勵雅敏對記者表示,和早年相比,券商研究目前越發專業化、精深化和具備全球視角。就專業化而言,券商的策略研究從早年的大勢研判,發展到如今的大類資產配置、行業比較和主題研究;在精深化方面,比起早年一兩個人覆蓋一個行業的模式,如今不少中資機構都打起了“人海戰術”,甚至不乏一些券商單個團隊的配置人數就達到十幾二十人。

“對於外資券商的總部而言,50人以上的研究團隊就已經很龐大,但現在國內具備100多人研究團隊的券商不下20家,還有一些高達200~300人,個別大研究所的人數仍在不斷擴張。”她稱。

行業變革之際,研究所人才流動也更加頻繁,研究所負責人、首席經濟學家等重要職位頻現變動。今年以來,已至少有8家券商的研究所負責人出現變更。

例如,7月,方正證券“老所長”韓振國時隔兩年重新出任研究所負責人;3月,曾任前海開源基金聯席投資總監的趙雪芹加入國聯證券,出任國聯證券研究所所長;2月,上任不到半年的紅塔證券研究所原所長離職,由紅塔證券研究所原副所長李奇霖出任所長;同月,光大證券原研究所所長鬍雅麗也離職,前往東方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總助及權益研究部總經理。

勵雅敏稱,在科創板、註冊制、北交所等改革背景下,價值發現與研究定價的能力成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研究競爭力的體現。

“佣金費率的‘價格戰’打到現在也已經差不多了,佣金費率迅速從早年的百分之幾下降到千分之幾,再到現在的萬分之幾,基本趨於穩定。部分投行承銷的白馬項目價格較低,但未來必然會有更多不是那麼‘好賣’但可能有技術含量的項目,這更考驗包括研究能力在內的定價權。”她稱,如何給出一個對發行人、投資人都更好的價格纔是關鍵。一個強大的研究所能夠讓券商掌握大量產業與資本的資源和信息,從而催生和創造出衆多高質量的業務。

外資券商進一步發揮全球視角優勢

衆多國際資管巨頭當前已在上海集聚。在2021上海全球資產管理高峯論壇期間,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未來要進一步吸引機構在上海集聚,完善生態系統。

這意味着,未來中外資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劇。儘管在中國無法複製中資券商的“人海戰術”,但外資券商在全球各地都有衆多投研人員,可隨時獲知歐洲的新能源車政策、南美的鹽湖供給、北美的光伏逆變器競爭格局,以及全球各個主要國家的重大政策變化等。

勵雅敏對記者表示,外資券商將進一步發揮全球視角的優勢,而近年來,中資券商的研究報告也更爲側重國際比較。“在全球資金流動的背景下,投資研究越發需要運用國際視野,否則是不完整的。但相比閱讀文獻來進行研究,在全球各地都有人員佈局的外資券商更有優勢獲得前沿而準確的信息。”勵雅敏稱,對於野村這家日本最大的投行而言,在研究半導體、汽車、消費、健康產業等方面就具備優勢。

到今年11月,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將迎來開業兩週年,疫情並未動搖外資加碼中國業務佈局的決心。該機構對記者稱,2021年公司進一步擴充人員規模,在2020年年底160人的基礎上擴至189人,並積極申請新的業務資格。在開業之初,該機構可開展的經營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及證券資產管理。目前,承銷保薦牌照仍待申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