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有序開展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瞭解到,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正在各地有序開展,有利於緩解目前電力緊張的情況。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加速能源結構改革外,本輪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高耗能行業將面臨成本上漲壓力,這將倒逼高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從而改善電力供求狀況。

● 本報記者 楊燁   

江蘇交易電價上調

10月15日,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披露,10月中旬江蘇電力市場月內掛牌交易於10月15日11時結束,最終成交294筆,成交電量19.98億千瓦時,成交均價468.97元/兆瓦時,較基準價上浮19.94%,接近20%的價格浮動上限。這也是國家發改委12日發佈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相關政策後的首日首例數據。

本次交易共有44家發電企業、69家售電公司及72家一類用戶參與月內掛牌交易申報。掛牌交易前,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公告稱,交易價格浮動幅度範圍爲上下浮動不超過20%(即浮動範圍爲:312.8元/兆瓦時-469.2元/兆瓦時)。

江蘇發改委表示,此次燃煤發電價格調整主要是爲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對於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相關通知要求,疏導燃煤發電企業因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成本倒掛、嚴重虧損情況,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切實保障全省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相關電價市場化改革措施正在全國範圍內有序落地。除江蘇外,多個地方也將陸續進行電價調整,特別是高耗能行業,將面臨電價大幅提升。

電力保供工作也在進行中。10月14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召開今冬明春電力供應保障工作會議。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落細落實有序用電措施,最大限度引導用戶錯峯避峯,全力做好今冬明春電力保供工作。

同時,多地正在加快落實關於保障煤炭供應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煤炭保供力度。10月10日,鄂爾多斯市40家煤炭企業與對口保供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天津市等18個省區市簽訂了5364萬噸保供協議,積極保障能源供應;63家煤炭企業與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等6個區內盟市分別簽訂了四季度煤炭中長期保供合同;15家煤炭企業與鄂爾多斯市5個旗區分別簽訂了冬季取暖用煤保供協議。此次合同簽訂儀式共簽訂7706萬噸的煤炭保供任務。

高耗能行業承壓

中國證券報記者第一時間電話採訪了多家江蘇企業。一家位於江蘇南京的建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還未接到電價上調通知,還沒有做詳細覈算,預計成本會增長5%。根據企業耗電量的不同,成本增加也會不一樣。相較電價上漲對成本的增加,更希望能夠通過市場化的電價改革,讓目前不平衡的煤電供需關係得到緩解,企業可以儘快恢復正常生產。

“我們產品主要以出口居多,目前企業還在維持減產狀態,錯峯生產,基本產能維持在30%至40%之間。”上述負責人說。

“電力交易價格上浮對緩解目前電力緊張的情況是有好處的。”另一家位於江蘇連雲港的化工企業對記者表示。

電價市場化改革將提速

火電是我國電力供給的最大來源。今年以來,我國煤炭供需矛盾帶來煤炭價格高企,而動力煤和電價倒掛使發電企業虧損,火電產量受限。與此同時,氣候異常導致水電及風電等供應不足,加劇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當前全國進入“金九銀十”訂單高峯期,二三產業用電需求旺盛,疊加居民用電量激增,供需兩側多重因素共振,導致全國多個省份相繼缺電、限電。

爲了更好地解決電力供應失衡問題,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提速。以增產增供和完善電價機制兩大抓手,緩解煤價高、電企虧“蹺蹺板”效應。

國家發改委出臺政策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提出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再次下發通知,進一步細化了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定價辦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爲,電力交易價格上浮有利於緩解目前電力緊張的情況。但從長期來看,解決工業用電短缺的問題,要從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入手,同時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例如,引導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引導淘汰不符合環保和產業方向的高耗能企業,以及加大新能源發電比例。

銀河證券分析師曾萬平表示,火電企業價值有望重估,建議關注電力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相關機會,包括火電、綠電、煤炭、天然氣、石油等,看好火電龍頭公司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前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