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代工蘋果就能造車!”郭臺銘駕富士康電動車亮相,新車還有納智捷基因

來源:時代週報

“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爲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鴻海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表示。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舉辦科技日,發佈MIH整車平臺架構的首批三款電動車,分別爲純電SUV MODEL C、純電轎車MODEL E和電動巴士MODEL T。

據時代財經從發佈會上發現,上述三款新車均使用全新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該品牌歸屬於鴻海富士康和納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按照官方規劃,MODEL C 將於2023年在臺灣地區率先上市,MODEL E緊跟其後。兩車的賬面性能指標均可圈可點,其中定位更高端的MODEL E最大馬力750匹,零百公里加速時間2.8秒,最長續航可達750公里。

價格方面,據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透露,預計新車售價新臺幣兩位數。換言之,換算爲人民幣後新車售價將低於23萬元。

同場,裕隆集團CEO嚴陳莉蓮搭乘着MODEL C,而鴻海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則親自駕駛MODEL E入場。據官方稱,今年鴻海科技日特意選在郭臺銘生日當天舉行。郭臺銘認爲,這部車是對他最有意義、最棒的生日禮物,所以堅持要親自開車登場。

圖片來源:富士康

欲複製iPhone代工神話

“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爲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

據公開報道,郭臺銘此前多次表示代工電動車對富士康而言易如反掌。在本場發佈會,富士康方面亦直言稱,“希望更多夥伴加入”。

據MODEL C項目發言人王理巍在科技日發佈會上稱,鴻海開放平臺能夠聚合全球夥伴的技術與資源,共同投入開發,同時也因爲共同開發,費用共談,所以其品牌客戶能夠以較低的費用門檻,就擁有自身品牌的電動車。“目前MODEL C的全球合作伙伴正不斷增加,希望有更多夥伴加入MODEL C的行列,共同創造市場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富士康

據悉,鴻海(MIH EV)開放平臺,於去年10月由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佈,未來該平臺的軟件、硬件還將對其他汽車公司開放。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年初,鴻海與裕隆集團宣佈成立資本總額155.76億元新臺幣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鴻海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佔股51%,裕隆以開放平臺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佔股49%。

新合資公司結合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整車技術開發,以及鴻海在電子零部件的製造設計能力,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按照最新規劃,未來,裕隆集團的Luxgen及CMC品牌,將是鴻華先進產品平臺的首發客戶。

圖片來源:富士康

在業界看來,富士康大舉跨界造車,很大可能是爲其長期客戶蘋果公司未來的汽車代工做準備。而目前,富士康在美國市場的產能擴張也在加速。

今年5月,富士康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isker達成汽車組裝協議,計劃每年爲Fisker生產多達15萬輛汽車,生產將於2024年開始啓動。上月底,富士康又宣佈,將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洛茲敦汽車公司位於俄亥俄州的一個皮卡組裝工廠,該工廠還將支持富士康前述合作伙伴Fisker。按照富士康的說法,這筆交易將助其提前實現在北美建立電動汽車產能的目標。

2023年上市,競爭力藏隱憂

聚焦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積累,雖然其沒有獨立造車經驗,但也屬於產業鏈中的“老兵”。據時代財經梳理公開資料獲悉,早在2005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就以3.7億收購了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開始進入汽車電子領域。

隨後,富士康逐漸在汽車行業中多方佈局。2013年,富士康相繼成爲特斯拉、奔馳、寶馬等車企的供應商;2014年,富士康宣佈與北汽合作,共同投資研發生產製造新一代動力電池;2015年,富士康聯手騰訊、和諧汽車共同創辦了和諧富騰,將汽車業務拓展到了整車領域(2017年,富士康和騰訊相繼退出)......

可以說,在正式踏入造車路之前,富士康幾乎轉遍了造車的上下游,涵蓋三電領域、芯片、軟件等。

而在去年,富士康正式切入造車時,更宣傳“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的iPhone,我們希望成爲電動汽車的Android。”

“公司計劃在2025年-2027年間,爲全球10%的電動車(約300萬輛)供應零部件或提供服務,同時富士康也會尋求與世界範圍內的電動車製造商進行合作。”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此前指出,希望把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汽車這個新領域。

圖片來源:富士康

不過,10月18日,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對時代財經稱,富士康在電子產品領域有多年的代工經驗,通過收購和合資逐步進入汽車行業,在資金和合作夥伴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能否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還需要觀察。

“鴻華先進是由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而裕隆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東風納智捷徹底失敗,一個僅僅侷限於臺灣地區的品牌或爲富士康造車前景蒙上隱憂。”任萬付說道。

與此同時,有業界人士對時代財經指出,以開放電動車造車平臺招攬品牌代工業務的模式並不新穎,目前以吉利爲代表的車企已成功將該商業邏輯走通,其浩瀚架構已經吸引包括戴姆勒在內的世界知名車企參與合作。作爲“汽車新兵”富士康,與仍在電氣化轉型的裕隆合作推出的新平臺,能否從一衆成熟主機廠中脫穎而出,有待觀察。

再者,據科技日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家合資公司的首款車型MODEL C將於2023年才投放市場。屆時,全球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更爲激烈、充分,富士康需要面對比當下更嚴苛的市場需求及挑戰。

10月18日,時代財經也就車型名稱及相關生產信息等採訪了富士康方面,截至發稿前,暫未獲正面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