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10月16日0時23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高級工程師吳華作爲全發射區的“施令官”,發出的口令聲響徹各個任務大廳。

作爲0號指揮員,吳華不慌不忙,冷靜指揮。而沉着鎮定的背後,蘊藏着他22年的任務經驗和充足準備。

走進吳華的辦公室,書架上關於載人航天系列教材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書有20餘冊,書中他還作了不少特殊標記。10本厚厚的讀書筆記,記錄了他半年來挑燈夜讀的心得體會。

愛讀書是吳華從工作之初就養成的習慣。1999年,夢想成爲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吳華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放棄在離家不遠的西安某單位工作的機會,來到千里之遙的戈壁大漠,在點號一待就是19年。

不同於東風航天城主生活區,點號冷清寂寞。看着點號周圍頑強生長的駱駝刺、梭梭草,吳華決心把自己無盡的期望、火熱的激情深深扎進這片戈壁。入職當年11月,他參與了神舟一號飛船發射,“第一次看到測發大廳,感覺很有科技感、很神聖。聽到迴盪在調度廣播裏指揮員一聲聲慷慨激昂的口令,我向往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爲一名測髮指揮員”。

夢想一旦萌芽就會茁壯成長。面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的遙外測崗位,吳華不氣餒、不畏難,沉下心來,把業餘時間都用在自我學習充電上。

“靠實力說話,靠本事立身。”這是吳華的工作信條,也是他的自我要求。2001年底一次任務中,GPS單機匹配性出現問題,吳華提出替代法排故方案,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就順利排除了故障。

在2002年以前,遙測數據判讀都是用紙質版數字列表或熱敏紙帶,短則十幾頁、三五米,長則數十頁、十多米,判讀起來不方便、效率低,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誤判漏判錯判。吳華提出運用計算機軟件和軟件組件插件模式,實現不同類別、不同型號遙測數據分組並行快速處理和圖形可視化判讀的方法,不僅提高了數據判讀的效率和準確性,還提供了運用軟件解決工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凡是接手的工作,他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爲了實現“以我爲主”數據處理與自動判讀,他自己先學一步,學明白了之後手把手幫帶團隊成員。短短一年多,他帶領團隊構建了遙測數據判讀平臺和自動判讀系統,大幅提升了多流多源遙測數據判讀效率。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只有先做得讓自己安心,才能讓組織放心。”吳華說。

從助理工程師到專業組組長,從技術室主任到任務團隊負責人,每一次跨崗位、跨專業、跨領域的跳轉對吳華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不管困難再大,他始終有一個信念: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20年如一日,吳華一心撲在事業上。“兒子今年11歲了,一直都是妻子在帶。逢年過節、雙方父母生日等,也都是妻子在幫我盡孝心。她的支持、包容,讓我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心無旁騖幹工作。”談起妻子,吳華眼中充滿溫柔滿懷歉意。

神舟十三號船箭組合體轉運到發射區後,吳華喫住都在陣地,到發射場各個點位巡檢千餘臺(套)設施設備,確保沒有任何風險隱患。

奮鬥的青春最美。幾十年來,吳華把自己的青春深深融入祖國的航天事業,融入一次次飛天,融入建設航天強國的漫漫征途中。他說:“建設航天強國需要幾代人努力拼搏、接續奮鬥,能夠參與到這項事業中,幹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很知足也很快樂。”

來源:新華軍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