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問:印度媒體爲什麼老編瞎話?

原因很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任由涉華假新聞氾濫,其危害的絕不僅僅是中印關係。

“你們不能相信印度媒體,因爲他們會誇張、添枝加葉,吸引眼球比尊重事實對他們而言更重要。”這是某任印度駐華大使多年前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說的。當時,《環球時報》轉引了印媒對本國領導人涉華講話的報道後,引發印度駐華使館的不滿。後來雙方發現,是印媒在報道中改變了相關講話的語氣。

“不靠譜”,這是印度媒體經常給外界留下的印象。近日,印度部分媒體大肆炒作所謂解放軍士兵在藏南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越線被扣”,中方隨即予以闢謠。去年6月中印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後,印媒曾多次報道不實的中國軍人傷亡信息。疫情期間,有印媒宣揚新冠病毒是“中國生物武器泄漏”。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爲何會這樣?是印度媒體爲了營利“不擇手段”,還是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不過關,抑或是,印媒只是其幕後推手的“傳聲筒”?原因很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任由涉華假新聞氾濫,其危害的絕不僅僅是中印關係。

話題集中:邊境問題、中巴經濟走廊、債務陷阱……

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實控線附近的對峙已持續17個月。其間,爲了渲染緊張氛圍、刺激民粹情緒,印媒持續製造有關邊境話題的虛假消息。

最近的一次例子就是10月10日中印舉行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前夕,一些印媒聲稱解放軍士兵在藏南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越線被扣”。中方對此進行闢謠,並披露了當時的真實情況。解放軍官方微博賬號“鈞正平”發文稱,印媒似乎對編造、炒作中印邊境問題特別偏愛,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害人害己,“望印媒今後一定要注重節操”。

令外界印象深刻的還有去年6月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後,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ANI)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截獲的情報顯示,解放軍有43人傷亡。那段時間,也有印媒稱中方的傷亡人數是10人。後來中國官方發佈消息,4名中國軍人英勇犧牲。

印度媒體針對中國進行不實報道不僅限於邊境話題。9月20日,印度CNN-News18新聞網刊發“獨家報道”稱,一個“中國代表團”前往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進行“偵察”。“純屬捏造”,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如是回應這一消息。爲了渲染中國正介入阿富汗事務、填補所謂“權力空白”,這也不是印媒近期第一次報道此類關於中國和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新聞”。9月初,多家印媒聲稱,“塔利班或將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移交中國”。對此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很快予以澄清。

中印兩國關係近年來出現了種種問題,因此中國成爲印媒不實報道的主要目標之一。據《環球時報》前駐印度記者林培(化名)觀察,印媒涉華新聞的話題比較集中且負面,除了已經提到的邊境問題,還包括在印中企和人員違法違規情況、間諜與非法越境等“敵對”行爲、涉藏問題等。另外,印媒也較關注中國的經濟動向及其對本國的影響。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祕書長劉宗義近日撰文分析稱,在中國與南亞國家經濟合作以及“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等問題上,印度不斷製造中國的基建項目不透明、造成環境和生態危機等謠言。所謂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債務陷阱”、給南亞以及印度洋國家造成“債務危機”等謠言最早都發源於印度,由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馬·切拉尼編造。

劉宗義還提到,在新冠疫情期間,印媒大肆宣揚新冠病毒是“中國生物武器泄漏”。印度國際法學家委員會聯同全印度律師協會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遞交請願書,攻擊新冠病毒由武漢病毒所開發,要求中國政府支付20億美元的賠償。在所謂的“生物武器泄漏”和“中國賠償論”這兩個問題上,印度學者、媒體和法律團體幾乎是最早的提出者。

除了中國,與印度關係一向不佳的巴基斯坦也經常成爲印媒的“造假對象”。前段時間,印度右翼新聞頻道共和國電視臺引述所謂英國阿富汗電視頻道Hasti TV的獨家視頻報道稱,巴基斯坦空軍“襲擊了”潘傑希爾山谷。然而事實覈查網站Boom發現,這段視頻其實是軍事模擬遊戲《武裝行動3》裏的畫面。

另一則經印度媒體以訛傳訛後被廣泛關注的消息是去年10月的“巴基斯坦警察與軍隊爆發內戰”。當時,《今日印度》、ZeeNews、CNN-News18等媒體對此都進行了報道,並稱大批卡拉奇警察死亡。後來英國廣播公司調查發現,相關新聞引用的圖片和視頻都是假的,報道中提到的騷亂地點也根本不存在。

多重原因:賺流量、業務能力不足、幫人“傳話”

“製造虛假新聞內容這一不良習慣已深入印度媒體骨髓,它們甚至不在乎新聞業的基本道德。”“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網站記者穆罕默德·扎米爾·阿薩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阿薩迪表示,大量印媒就受衆感興趣的話題投放了虛假信息,它們的一些讀者沒有理性判斷能力,有人甚至根本不識字。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胡志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印度大多數媒體都是私營的,爲了生存和營利,它們的新聞需要“吸睛”。

當然,“賺流量”只是印媒“盛產”假新聞的一個原因。印度媒體研究機構CMS成員普拉巴卡爾·庫馬爾曾分析說,印度一些媒體之所以更容易散播假新聞,是因爲它們對新聞不進行覈實,電視臺和報紙在收集資料和進行報道時沒有標準流程。一個廣爲流傳的例子是,今年3月,某推特賬號被設計成巴基斯坦衛生部官方賬號,定期發佈巴基斯坦新冠肺炎疫情的虛假信息,而這些內容不斷成爲印媒的報道來源。

林培與多家印媒記者都有過接觸和交流。據他觀察,大部分印度記者的業務能力不足,欠缺對信息真僞的判斷力和深入調查的能力。

那麼印媒虛假信息的來源是哪裏?印度政府、政黨、議員、大財團、智庫和學者均是印媒假新聞鏈條上的一環,他們出於種種目的向記者傳遞捕風捉影的信息,而印媒通常照單全收。也就是說,印媒還經常扮演着“傳聲筒”的角色。

據林培瞭解,一些印媒記者屬於“奉旨帶節奏”,幫助政府發出一些不便於以官方身份說出口的話。例如在目前持續的中印對峙過程中,能夠明顯看到印度官方與媒體相互配合以擴大輿論攻勢。胡志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通常在跟中國出現摩擦的時期,印度政府傾向於“暗中操作”,將一些“料”透露給媒體。相關消息一經報道出來,印度政府就可以在與中國談判時將其作爲討價還價的籌碼,以佔據主動權。

據《環球時報》前駐印記者苑基榮瞭解,目前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在“反華宣傳”方面有一整套機制,通過出版書籍以及媒體、智庫、學者發聲等各種途徑對中國進行攻擊和抹黑。胡志勇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印人黨執政期間,尤其是總理莫迪的第二個任期中,中國成爲其轉移內部矛盾的靶子。新冠疫情令印度經濟嚴重下滑,印度政府遭到抗疫不力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炒作中印邊境問題能夠煽動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轉移民衆對印度政府的不滿。

而根據歐洲獨立智庫“歐盟虛假信息實驗室”去年發佈的名爲《印度紀事》的調查報告,印度政府從2005年開始就已經針對巴基斯坦、中國等跟其存在衝突的國家開展持久、系統的信息戰。根據這份報告,印度信息戰對華攻擊內容包括:在國際場合打造對華不利的輿論場;支持各類非政府組織活動,持續攻擊中國的外交政策;在新冠疫情期間邀請歐洲議會議員撰寫對華不利的文章。

一些印媒假新聞的背後也有利益集團的影子。《印度紀事》稱,總部位於新德里的斯里瓦斯塔瓦集團炮製了750家假媒體,其中包括一個名爲“歐盟敘事”的網站。美國“政治”網站歐洲版報道說,“歐盟敘事”專欄文章的作者署名經常都是假的,儘管該網站自稱發佈“來自歐盟的消息”,但其主要目標羣體並非是歐洲人——該網站的反巴基斯坦、反華內容經常被ANI等印媒轉載,而它們的主要受衆自然是印度人。

負面影響:中印關係受損,自身信譽難保

不少研究指出,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是該國假新聞氾濫的主要原因。英國廣播公司此前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對印度的一些民衆而言,“事實並沒有支持民族身份的情感願望那麼重要”。

苑基榮在新德里常駐時發現,印度記者筆下的中國是一個他們自己想象的、同時符合大部分印度讀者想象的中國。一方面,很多印度記者對中國的瞭解非常少,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到國內政治氛圍、民族主義情緒以及政府、利益集團等方方面面的影響,所以其撰寫的新聞報道會有大量歪曲的內容,可信度低。

苑基榮曾與一名印度電視臺記者有過較多交流。這名印度記者第一次來中國是2016年杭州舉行G20峯會期間。他告訴苑基榮,自己沒想到杭州這麼漂亮、乾淨,中國的高鐵如此先進。後來,他又多次到中國採訪,親眼看到並更加深入地瞭解到中國的發展後,他能對中國作出更理性的評價。但他告訴苑基榮,自己沒有辦法改變印媒對華報道現狀,因爲他的報道需要經過審覈。

胡志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不少印度民衆的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出國經歷,所以他們瞭解中國的途徑只有媒體和社交網絡,難以求證信息的真僞,這導致他們會越來越相信印媒口中那個“負面”的中國,“可以說,一些印度人眼中的中國發展水平是上世紀70年代的狀況”。

胡志勇說,印媒的涉華虛假新聞誤導了大量印度民衆,受誤導的民衆逐漸形成了閱讀涉華負面報道的需求,這又驅使印媒去迎合他們,製造符合其口味的內容,由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受印媒影響的該國民衆長期用敵意的目光看待中國,這對中印關係具有很強的危害性。”

受到負面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印關係。“印度媒體故意操縱新聞和傳播虛假內容的行爲,已經損害了他們在國際上的信譽。”巴基斯坦記者阿薩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曾短暫擔任信息和廣播部部長的印度議員雅瓦德卡爾此前稱,“新聞自由是絕對必要的,這是莫迪政府的承諾。但每個人都得承認,它必須是一種負責任的自由”。不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教授巴納吉認爲,絕大多數印媒報道中“沒有留下真相或者負責任的跡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