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海林 刘 璐

看到主办方准备的300余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我非常震撼。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这样丰富的场景资源堪称“富矿”。

我是学习机械工程出身,对辽宁工业能力印象很深。我上大学时的制图规范就是由沈阳一家工业企业制定的。如今,辽宁深厚的工业基础嫁接上数字化,正在衍生新的发展机遇,布局辽宁、深耕辽宁已是业界共识。

制造业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工业互联网的一个能力。而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于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痛点、难点,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辽宁的提法和思路,就是通过整个行业的发展,共享工业互联网的支持,融入这个大平台里各自发挥长处。

如何支持辽宁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认为可以把我们的自动化,结合华为、阿里巴巴等的云解决方案,并与5G技术融在一起,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推广到辽宁所有的制造企业里去。

可以肯定地说,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是永无止境的,需要一步步摸索实践,让制造技术跟数字化深度融合,尤其在破解一些复杂工艺和工程的难题上,需要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