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北上》劇照。閻 波 攝

本報記者 王臻青

核心提示

10月14日、15日,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原創話劇《北上》在上海大劇院上演。作爲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舉辦的“演藝大世界 藝聚大上海”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季開幕大戲,話劇《北上》引起廣大上海觀衆與衆多媒體的熱烈好評。這是《北上》“巨輪”首次停靠上海“碼頭”,遼寧話劇再展風采。在上海,有一批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忠實觀衆,每次遼藝的話劇在滬上演,都會吸引一批觀衆前去觀劇。遼寧話劇鮮明的藝術風格給上海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出前與媒體及觀衆交流

話劇《北上》講述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誠邀並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從香港出發北上東北解放區參加人民政協籌備工作,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故事。整部話劇凝重洗練,氣勢恢宏,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有機融合,具有史詩風格。該劇還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有機融入舞蹈、歌曲、京劇、粵劇等藝術形式,表達主人公的家國情懷。該劇主創團隊陣容強大,由陳薪伊擔任總導演,津子圍、李景陽、孫浩擔任編劇,遼藝老中青三代演員聯袂主演。

據瞭解,話劇《北上》劇組全體演職員抵達上海之後,馬不停蹄地完成了劇場合成、排練等工作。在陳薪伊的指導下,劇組人員結合上海大劇院的實地情況,迅速調整舞美及調度工作,努力以最佳狀態向上海觀衆展示遼寧話劇的獨特風貌。演出前,話劇《北上》劇組還召開了媒體見面會,該劇主創向上海媒體介紹了該劇創排的相關情況,上海記者及觀衆代表踊躍提問,互動交流。據津子圍介紹,爲了還原這段歷史,話劇《北上》劇組整理出30多萬字的素材,歷時一年半對劇本反覆修改打磨。在舞美設計上,話劇《北上》與以往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話劇側重寫實的風格不同,更加註重寫意性和象徵性,大量使用天幕、投影及動態佈景。舞美設計王紀厚表示,該劇的舞美風格側重寫意,從人物矛盾衝突的情境入手,根據人物衝突構思符合意境的寫意情境,力求將“北上”的動態感、空間感、層次感最大限度展示出來。

一邊看《北上》一邊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滿懷期待的上海媒體與廣大觀衆走進劇場,被《北上》這部話劇深深吸引。演出結束後,上海媒體與廣大觀衆給予話劇《北上》高度評價。有媒體評價稱:“《北上》‘巨輪’承載着民主人士走向光明的希望,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這艘中國話劇界的‘巨輪’承載着現實主義題材話劇的光榮傳統。”很多上海觀衆都是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粉絲,此次來看遼藝新作就像看望老朋友。“《北上》主題鮮明,舞臺設計有質感,遼寧人藝演員的表演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通過《北上》讓我更加了解這段歷史。希望遼寧人藝的話劇能經常來上海演出。”“我是遼寧人藝的資深戲迷,這個劇院的話劇品質一直很高。雖然表演風格依然如故,但《北上》與遼寧人藝之前創作的話劇有所不同,舞美設計由寫實轉換爲寫意,舞臺手段運用更加多元化。虛實相間,在保持現實主義戲劇風格的同時兼具詩情。”“一邊看話劇《北上》,一邊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很有意義。”上海觀衆這些肺腑之言鼓舞着話劇《北上》劇組全體演職員。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佟春光表示,這次話劇《北上》南下,也是遼寧與上海的文化交流之旅。接下來,話劇《北上》還將在武漢演出,代表遼寧參加中國戲劇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