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一代如何缩小中非差距 

张亚琼

在非洲待了六个月之后,我才鼓起勇气,告诉父母我身处何地。那是2016年,当时我大学毕业未满一年,为一家专注于非洲市场的中国手机公司工作,公司派我去非洲出差三个月。起初,我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许多中国人认为非洲是一个遥远而危险的地方,特别是对年轻女性来说,这里并非是一个开始职业生涯的理想之地。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就此而言,我曾也有所顾虑。在出差之前,我常听到关于非洲的各种传言:危险的工作环境,闲散的当地员工,艰辛的适应期。然而,实地经历的一切完全颠覆了我的成见。在过去五年里,非洲智能手机市场迅速发展,许多在地的中国公司都开始重新思考做法。推动这一转变的正是新一代员工,其中许多人是像我一样的中国年轻女性,也包括敏锐强干的当地员工,共同帮助公司赢得了新一代的手机用户。

大约十年前,在非洲开展业务的少数中国手机制造商或者拥有中国背景的手机公司主要专注于提供适合当地市场的性价比高的手机。例如,我所在的公司设计了带有双卡双待功能和长续航电池的手机。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资费的下降,非洲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日益壮大,年轻用户的增长速度尤其显著。根据GSM协会预测,到202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预计将达到67%,同期人均数据消费量将增长8.5倍。其中许多用户都开始选择了质价比更高的手机,价格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的手机市场在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逾8个百分点。

在第一次前往非洲之前,我对这个市场知之甚少。我所听到的都是负面的评价。然而,在我抵达尼日利亚后,我所经历的一切完全颠覆了我对非洲和在非洲工作的认知。不管是本地同事,还是我们的本地合作伙伴,大家都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来提升我们在非洲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反而是我们从总部来的(由于远离前端市场)会有一些比较固化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在那三个月里,我和本地员工还有我们在尼日利亚的中国同事一起头脑风暴,夜以继日地调整细化方案,大家齐心协力,碰撞出很多很好的想法。这段期间,我对于在非洲工作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当时的市场推广部经理推荐我一个长期职位之时,我决定留下来。

张亚琼(右三)和朋友于 2019 年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参加圣诞复古派对。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选择智能手机,在非洲开展业务的大多数中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转变思路,营造更年轻化的品牌形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公司实现这一点。因此,我经常与当地年轻人交流,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偏好。我们定期在当地大学校园开展活动,并密切留意潜在的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够与当地趋势、冉冉升起的新秀和当下火热的新节目保持同步。例如,随着性别不平等和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在尼日利亚国内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议题,我们一直努力以确保我们的公司被视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企业、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在非洲工作的“Z世代”中国人,无论是在我的公司还是在其他公司,往往比我们的父辈更容易与当地人沟通交流。以前,彼此都存在一些成见——比如觉得本地员工不敬业,而中国员工被认为盛气凌人——很大程度上,源于沟通不顺畅。

现在,我们年轻一代,有了更好的语言技能、流畅的网络和日益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双方都变得越来越愿意沟通,也有能力进行沟通。我和同事经常谈论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话题,他们时常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婚礼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时刻。我们甚至专门建了一个群,方便组织中国员工和当地同事一起玩手机游戏。找到共同爱好,这让我们更加容易沟通,求同存异。实际上,跟我交流过的当地人对中国企业的看法相对正面,他们认为中国企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我还发现,在从中国来的新员工当中,很少有人像我以前那样对非洲或非洲人抱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与2016年相比,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女性员工。过去,几乎没有女性担任核心职位,部分原因在于公司领导认为她们只在非洲工作一两年就会回国。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其中许多是Z世代——成功地担任了分销渠道、零售和市场营销领域的核心岗位。

但对于我们行业本地人才发展来说,并非所有的变化都一定是好的。近两年,涌入非洲市场的中国品牌,开启了又一轮的竞争。一方面,我们的员工出色也代表了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员工表现出色,他们很可能很快就会被其他公司以高薪挖走。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在中国影响着都市白领的“内卷”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尼日利亚,特别是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之后,我们的本地员工越来越努力工作,而他们的通勤时间仍然很长,房租很高,日用品物价飞涨。

跨国企业对员工的高要求也是一种压力。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当地员工,有的拥有留学经历,有的毕业于尼日利亚的顶尖学府。随着应聘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一些员工也努力提升自我,有的正在就读美国或欧洲大学的在线研究生课程或者是工作技能相关的证书课程,以保持自己在行业里的就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部分中国年轻群体的“佛系躺平”亚文化论调,非洲年轻人依然乐观,积极突破,勇于挑战,实现梦想。

越来越多中国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挺进非洲市场,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非洲,那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本地同事们,能够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如果说我在过去五年里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我们所有人——中国外派人员和非洲本地人——一起,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作者张亚琼系TECNO西非一区市场经理。本文英文版首发于第六声,中文版由任职于TECNO的傅旦妮翻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