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10月24日,

第八届乌镇戏剧节,

正以茂盛之姿在乌镇绽放……

10月21日-24日,

《曾经如是》登场。

2021年9月1日,上剧场。

华人戏剧家、上剧场艺术总监赖声川说:

“《曾经如是》的莲花池跟《如梦之梦》的形状不大一样,

它更像是一个吉他的形状,

中间还有一个小岛,

相当于莲花池从《如梦之梦》进化了,

时间也从八个小时进化到了《曾经如是》的六个小时。”

你看过《曾经如是》么?

估计绝大部分人和我一样,

错过了2019年12月9日在上剧场的中文版世界首演。

2021年,这部赖声川的“生命幻境旅程”之作,

又回来了——2021全国巡演计划盛大发布!

10月21日-24日,你在乌镇么?

《曾经如是》在乌镇戏剧节;

11月22日、23日,你在杭州么?

《曾经如是》在杭州大剧院;

12月11日、12日,你在陕西么?

《曾经如是》在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

明年1月10日、11日,你在上海么?

《曾经如是》在上剧场。

《曾经如是》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来,先欣赏下大名鼎鼎设计师的海报

在不了解戏剧的情况下,

大家有没有先被这张海报吸引?

设计师是被网友称为“中国最贵的海报设计师”的黄海。

他的作品多多:

《太阳照常升起》《黄金年代》《江湖儿女》《哆啦A梦》……

看这张海报,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镜像”?

上塔下山、上山下塔、云上云下、星空大海……

辽阔、深远,同时诉说的是什么呢?

我特意请教了看上去偏爱“深藏功与名”的设计师黄海,

他的答疑,平和、细腻、满是哲思:

“赖老师在这剧里我理解的是探讨人生的状态。

不是未来、不是此时,皆属曾经;

所有此时、未来,终将也是曾经……

穿云大厦的高速与秘境雪山的静止;

一云相隔,两个世界,互为镜像……”

设计师最后一句,听上去,震得慌。

如果你还非要用心再琢磨,

保不齐汗与眼泪都会发动:

“人与人、过去与现在,概莫除外,曾经如是,而已。”

这是人生的状态吗?

这是戏剧的感染吗?

这是锤炼生命的艺术家明暗秒通的款曲吗?

这是未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恋的贯通吗?

★来,我们来了解《曾经如是》。

我们来听听专业解读。

香农·杰克逊(加州伯克利大学艺术与设计副校长,Hadidi修辞学系与剧场、舞蹈及表演研究系教授):

“赖声川在世界上理所当然被认定为国际舞台上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透过《曾经如是》,我们有了新的理由来了解为什么这么说。”

司徒嘉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表演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标志着赖声川的成熟,他独到的审美,高超的剧本创作,以及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于国华(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不论是广度和纬度,《曾经如是》超过了赖声川八小时史诗《如梦之梦》。”

接下来,

我们试着触碰一下《曾经如是》的广度和维度。

《曾经如是》主角跨越近30年时间,

所有故事围绕着面店女主人雪莲(郝蕾饰)展开。

他们从云南的深山到曼哈顿街头,

到印度的高山上,

再回到纽约这钢筋水泥的城市中。

他们之中有思想家、理想主义追寻者,

也有过日子的普通人。

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强大冲击,

他们都是生存者,

一路探索生命的意义。

戏中,不只是“人”在探讨生命。

《曾经如是》展现的是跨物种对话。

其中多吉(张杰饰)和扎西兄弟二人,

分别有吟唱净土诗歌,

及与动物说话的特殊技能。

《曾经如是》中除了人和动物,

还有一些很特殊的角色:

拟人化的“时间”“偶然”“空间”。

戏剧家赖声川说:

“我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式,

让观众去思考生命。

而且其实‘偶然’也可以是生命,

因为我之前在伯克利的时候,

大街上什么人都有,各种怪人都有。

走在街道上,

可能真的就会有人跟你说,

我是‘偶然’,我是‘时间’。”

郝蕾在发布会上分享:

“《曾经如是》演完很疗愈,

回到生活中,

不会觉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是大事。

剧里雪莲经历的那么多大事,

但她还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向她学习。”

演完《曾经如是》是这样,

那看完《曾经如是》呢?

如果有机会,进剧场吧。

临门一脚迈过剧场的门槛、凝望舞台,

也许真的就进了生命充电站。

平日里不曾建立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

通通神奇般地联通了!

应对俗世、追求梦想的力量,

汩汩而来……

作者:朱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