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10月24日,

第八屆烏鎮戲劇節,

正以茂盛之姿在烏鎮綻放……

10月21日-24日,

《曾經如是》登場。

2021年9月1日,上劇場。

華人戲劇家、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說:

“《曾經如是》的蓮花池跟《如夢之夢》的形狀不大一樣,

它更像是一個吉他的形狀,

中間還有一個小島,

相當於蓮花池從《如夢之夢》進化了,

時間也從八個小時進化到了《曾經如是》的六個小時。”

你看過《曾經如是》麼?

估計絕大部分人和我一樣,

錯過了2019年12月9日在上劇場的中文版世界首演。

2021年,這部賴聲川的“生命幻境旅程”之作,

又回來了——2021全國巡演計劃盛大發布!

10月21日-24日,你在烏鎮麼?

《曾經如是》在烏鎮戲劇節;

11月22日、23日,你在杭州麼?

《曾經如是》在杭州大劇院;

12月11日、12日,你在陝西麼?

《曾經如是》在陝西大劇院|西安音樂廳;

明年1月10日、11日,你在上海麼?

《曾經如是》在上劇場。

《曾經如是》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來,先欣賞下大名鼎鼎設計師的海報

在不瞭解戲劇的情況下,

大家有沒有先被這張海報吸引?

設計師是被網友稱爲“中國最貴的海報設計師”的黃海。

他的作品多多:

《太陽照常升起》《黃金年代》《江湖兒女》《哆啦A夢》……

看這張海報,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鏡像”?

上塔下山、上山下塔、雲上雲下、星空大海……

遼闊、深遠,同時訴說的是什麼呢?

我特意請教了看上去偏愛“深藏功與名”的設計師黃海,

他的答疑,平和、細膩、滿是哲思:

“賴老師在這劇裏我理解的是探討人生的狀態。

不是未來、不是此時,皆屬曾經;

所有此時、未來,終將也是曾經……

穿雲大廈的高速與祕境雪山的靜止;

一雲相隔,兩個世界,互爲鏡像……”

設計師最後一句,聽上去,震得慌。

如果你還非要用心再琢磨,

保不齊汗與眼淚都會發動:

“人與人、過去與現在,概莫除外,曾經如是,而已。”

這是人生的狀態嗎?

這是戲劇的感染嗎?

這是錘鍊生命的藝術家明暗秒通的款曲嗎?

這是未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戀的貫通嗎?

★來,我們來了解《曾經如是》。

我們來聽聽專業解讀。

香農·傑克遜(加州伯克利大學藝術與設計副校長,Hadidi修辭學系與劇場、舞蹈及表演研究系教授):

“賴聲川在世界上理所當然被認定爲國際舞臺上最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之一。透過《曾經如是》,我們有了新的理由來了解爲什麼這麼說。”

司徒嘉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表演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

“標誌着賴聲川的成熟,他獨到的審美,高超的劇本創作,以及對生命的深切關懷。”

於國華(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不論是廣度和緯度,《曾經如是》超過了賴聲川八小時史詩《如夢之夢》。”

接下來,

我們試着觸碰一下《曾經如是》的廣度和維度。

《曾經如是》主角跨越近30年時間,

所有故事圍繞着麪店女主人雪蓮(郝蕾飾)展開。

他們從雲南的深山到曼哈頓街頭,

到印度的高山上,

再回到紐約這鋼筋水泥的城市中。

他們之中有思想家、理想主義追尋者,

也有過日子的普通人。

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強大沖擊,

他們都是生存者,

一路探索生命的意義。

戲中,不只是“人”在探討生命。

《曾經如是》展現的是跨物種對話。

其中多吉(張傑飾)和扎西兄弟二人,

分別有吟唱淨土詩歌,

及與動物說話的特殊技能。

《曾經如是》中除了人和動物,

還有一些很特殊的角色:

擬人化的“時間”“偶然”“空間”。

戲劇家賴聲川說:

“我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方式,

讓觀衆去思考生命。

而且其實‘偶然’也可以是生命,

因爲我之前在伯克利的時候,

大街上什麼人都有,各種怪人都有。

走在街道上,

可能真的就會有人跟你說,

我是‘偶然’,我是‘時間’。”

郝蕾在發佈會上分享:

“《曾經如是》演完很療愈,

回到生活中,

不會覺得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是大事。

劇裏雪蓮經歷的那麼多大事,

但她還是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我向她學習。”

演完《曾經如是》是這樣,

那看完《曾經如是》呢?

如果有機會,進劇場吧。

臨門一腳邁過劇場的門檻、凝望舞臺,

也許真的就進了生命充電站。

平日裏不曾建立的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連接,

通通神奇般地聯通了!

應對俗世、追求夢想的力量,

汩汩而來……

作者:朱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