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胡斯19日綜合電)世界羽壇3大團體賽順利落下帷幕,儘管大馬羽毛球總會認爲,這次派出的年輕陣容在芬蘭舉行的萬塔蘇迪曼杯,以及丹麥舉行的奧胡斯湯尤杯決賽圈均有好的表現,但在多名前國手看來這不過是一再上演的老調重彈,大馬要在國際大賽奪冠,依然還需要等待。

曾3次奪下湯杯亞軍的王友福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了,我過去10年都一直在談同樣的話題,但沒看到有什麼改變。"

"每次失利,我們都會說檢討,然後呢?沒有任何改變。自我球員時期就在那裏的人,還是在那裏。"

"我們談論新人,談論新鮮血液,但若拿不下這些冠軍,爲何不該由管理層來負責?"

"對我來說,很簡單。定下目標並努力實現它們。失敗一次,進行檢討並在可行的時間範圍內提出解決方案;若再失敗,那就辭職,讓路給其他人。"

紙上談兵,大馬這次派出最年輕的湯杯陣容(平均年齡22.75歲),比4強隊伍(印尼、中國、日本和丹麥)都低。大馬最終在1/4決賽以0比3輸給了後來奪冠的印尼。

西華拉治:對手同樣用年輕選手

西華拉治則認爲,若大馬要再次成爲羽球強國,還需要更深入工作。"我們不能一直說,我們有一支年輕的球隊,因爲其他國家也在訓練他們的年輕球員。"

'我們也不能說因爲打太多比賽而感到疲倦,因爲其他球員也打得差不多,甚至更多。這追根究底還是訓練計劃。"

"是的,我們的年輕球員在湯杯表現不錯,但教練是否有留意到他們的弱點是如何被暴露出來?我們需要更加強他們的弱點,同時也讓我們的優勢變得更大。"

"團隊賽和個人賽也有很大的不同,當不再爲隊友而戰時,他們的精神力量是否能夠持續下去?"

"真正的考驗現在纔開始,他們將接連參賽至年底,他們是否能堅持下去,或失去動力?這就是教練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

大馬上一次贏得湯杯已是29年前,隨後曾在1994、1998、2002 和 2014年4度打進決賽。

羽毛球總會此前提出了"24計劃"藍圖,目標是在2024年巴黎奧運贏得金牌,但在那之前也定下了其他目標,如重奪湯杯冠軍,而明年在泰國舉行的曼谷湯杯,或2024年中國湯杯,就是大馬要爭冠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