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作为民间谜语的一种特殊形式风行于宋、金、元三代,至明清兴盛之势尤炽。《红楼梦》里的灯谜共有二十七则,曹雪芹添加的这些趣味烧脑谜语,我们作为读者看起来挺有意思,可作者的本意并不仅仅是图个烧脑,好玩儿。

要知道古代文人对谜语并不看好,觉得这登不上大雅之堂。而曹雪芹抛开了这种偏见,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谜语加入作品中,是不是特别接地气?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曹雪芹所设的谜语,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

0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红楼梦》借助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其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通过制谜、出谜、猜谜的过程显现人物性格的,也有通过谜语本身揭示人物性格的。

《红楼梦》剧照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刻画得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温良贤淑,其言行举止委婉而内敛。第二十二回里,太监拿来元春所制灯谜给众人猜。“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猜就猜着了。”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谜语,她一猜就猜出来了。可因为是元春所制,她就忸怩做态,一面口中称赞,一面假意寻思。简短数语就把宝钗心思缜密、处事圆滑、举止内敛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2、揭示人物命运

红楼迷们都知道《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很多是在暗示人物的命运。曹雪芹非常擅于运用暗示的写作手法,当然《红楼梦》中的灯谜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红楼梦》剧照

探春曾作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惜春曾作谜语:“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是佛前海灯。

这姐妹俩的谜语看似是物迷,但通读全篇后,你会发现,探春最终远嫁他方,就像是风筝一样“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而惜春的结局是出家,真应了她的谜底佛前海灯,看破红尘后孤苦伶仃地在寺庙中发出微弱的光。

读《红楼梦》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关于这些灯谜,您也一定有自己的联想吧!今天笑动剧场栏目即将播出的相声《灯谜与红楼》,是一段不常见的与红楼梦相关的相声作品,由应宁、王玥波为您带来,请记得准时收看哦!

今日笑动剧场精彩预告

相声《灯谜与红楼》

表演者:应宁 王玥波

相声 《批三国》

表演者:苏文茂 王佩元

相声《论水浒》

表演者:李梓庭 孟令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