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館巡展“爲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在山西武鄉魯藝下北漳舊址開幕

發佈時間:2021-10-21 12:16:19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今年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週年,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武鄉縣文物保護和旅遊發展中心主辦的“爲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抗戰館原創主題巡展,近日在武鄉縣下北漳村魯藝舊址隆重開幕,並作爲常設展覽長期對外展出。

展覽室外展區

該展覽共分“堅定文化自信發展抗戰文化”“以文藝爲刀槍吹響抗戰號角”“領導文化抗戰凝聚民族精神”三個部分,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創設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魯迅藝術文學院等20多所幹部學校,培養出大批政治、軍事和文化技術幹部的情況。展覽共展出珍貴歷史圖片210幅。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抗戰,極大地激勵和鼓舞了廣大軍民投入抗日鬥爭,爲贏得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窯洞內的室內展區

該展覽反映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不但重視領導軍事抗戰,更重視領導文化抗戰、凝聚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到火熱的抗日鬥爭中去,到羣衆中去,通過形式多樣的抗戰文化、教育和宣傳手段,去喚醒、鼓舞、激勵全國民衆一致抗日,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文化以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宣傳和推動抗戰,成爲鼓舞中國軍民團結禦侮、共赴國難、浴血奮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魯藝藝術學校相關介紹

巍巍太行、紅色武鄉是八路軍文化的發源地。“村村住過八路軍、戶戶都有子弟兵”,太行老區、八路軍的故鄉——山西武鄉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所在地,朱德、彭德懷、楊尚昆、羅瑞卿、滕代遠、張際春、陸定一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裏留下光輝足跡。本次展覽展出的所在地下北漳村,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至1941年,這裏曾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衆多文化名流和文藝界精英。魯迅藝術學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晉東南分會、晉東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國總會、中蘇文化協會晉東南分會先後在這裏成立或遷來該村,並長期在村裏駐紮。李伯釗、劉白羽、陳鐵耕、徐懋庸、陳荒煤、牛犇等衆多革命文化人士先後較長時間在此工作。魯藝實驗劇團、魯藝木刻工作團、魯藝文化工作團、作家戰地訪問團等抗日救國文化組織和愛國文化宣傳團體曾長期在此活動。《文化哨》《文動》和《魯藝校刊》等多種重要刊物在此編印出版,《新華日報》(華北版)的美編和美術副刊刻畫編輯工作主要由駐在這裏的美術家們完成……下北漳村,在當時堪稱“華北抗戰前沿的文化中心”“敵後文化抗戰指揮所”,被譽爲太行山“紅色文化聖地”。

展覽室外展區

注重體驗與沉浸式的文化傳播已成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抓手。此次抗戰館輸出的“爲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展在魯藝舊址的窯洞中展出,讓觀展者置身革命舊址,回望歷史,深刻體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併成爲我們今天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