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專注構建“元宇宙”,Facebook計劃下週改名:新名字還未知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1日下午消息,Facebook公司或將改名的消息已甚囂塵上,《財富》雜誌網絡版發表文章,稱改名策略是Facebook的“最後一搏”。

在“安然醜聞”2001年10月爆發前大約10個月,安達信諮詢(Andersen Consulting)改名爲埃森哲(Accenture),這個杜撰的詞彙希望讓人們聯想到“未來”(future)這種美好的意向。

此番更名讓安達信免受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的牽連,堪稱奇蹟。這家曾經無比輝煌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安達信諮詢有着共同的淵源——儘管兩家公司彼時已經從法律上完成分割。

2002年8月,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已然名譽掃地——該公司的審計師被曝協助安然進行財務造假,並試圖掩蓋罪行。經過一番掙扎,這家曾經給不可一世的行業巨頭帶着恥辱消失了。

20年後,又一家巨頭準備更名,它叫Facebook。

據科技博客The Verge報道,Facebook最早可能在下週正式更名。Facebook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早已不復以往。它已然垂垂老矣,就連Instagram的濾鏡也無法令其重獲青春容顏。

在公衆、立法者甚至現任和潛在員工眼中,Facebook早已成爲醜聞、數據隱私侵犯、壟斷巨頭的代名詞。但最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人早已在內心深處把它視作一名“老者”。

對企業來說,更名往往意味着窮途末路,是不得已而爲之。“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搏,”喬治敦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市場營銷教授普拉尚特·馬拉維亞(Prashant Malaviya)說,“因爲品牌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但有時候,這種資產卻會變成債務。倘若Facebook只是改變母公司的名稱,就像谷歌多年前更名爲Alphabet時那樣,這次更名對於恢復企業形象最多也就是杯水車薪。

“當你放棄一個名字後,我們的記憶確實會慢慢淡化。”馬拉維亞說。但他警告說,“如果Facebook這個品牌依然保留,它就無法擺脫品牌問題。”

難道,這都無關緊要?有報道稱,Facebook的同名服務增速在快速放緩。倘若Facebook應用真的會變得無關緊要,那麼Facebook公司就可以放任這款過時的產品自生自滅,把重點轉向虛擬現實技術。

這不免讓人想起90年代末的微軟。彼時,當這家軟件巨頭遭遇反壟斷訴訟時,它在技術上的主導地位也岌岌可危。iPhone橫空出世後,Windows系統日漸式微。直到最近幾年搭上雲計算的快車後,這家老牌巨頭才重新煥發生機。

在Facebook母公司的衆多候選名稱中,Meta和Horizon都是比較熱門的選擇。與當年的埃森哲一樣,這兩個名字也都寓意着“未來”。Facebook對於保持主流地位非常看重,這兩個候選名稱會讓人聯想到“元宇宙”的曙光。

所謂元宇宙,指的是一個假想的虛擬現實世界,人們可以在其中以虛擬方式交流、玩耍、工作,甚至可以從事任何事情。如果更名後的Facebook能夠成功引領這一轉型——這比之前從桌面平臺向移動平臺的跨越更爲劇烈——那它的確會永遠以一家元宇宙公司的身份被人銘記。

但前進路上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許多競爭對手也在瞄準元宇宙的遠大未來,比如Epic Games(它的手段是其視頻遊戲搭建起來的虛擬世界)和蘋果(它的殺手鐧則是可能推出的增強現實眼鏡)。

與埃森哲一樣,展望宏偉的願景顯然比留戀不堪的過去更明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