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公園管理體系亮相 一般控制區允許特許經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 北京報道 10月2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攜首批5家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負責人,在京介紹國家公園建設發展情況。

這是首批國家公園名單確定後,國家公園管理體系首次亮相。唐小平透露,國家公園的管理運營將有所創新,如採用特許經營模式,優先考慮當地居民或當地企業參與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項目。

針對公衆關注度高的國家公園門票、遊覽範圍和開發經營等問題,唐小平稱,國家公園非核心區老百姓能進去看,能去玩,而且公益性項目原則上免費,經營性項目按成本覈算,少收費。

保護重要生態區域

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峯會上,我國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公佈,分別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

李春良介紹道,第一批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實現了重要生態區域的整體保護,涵蓋了所在區域典型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珍貴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保護最具影響力的旗艦物種,都是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鍵區域,對構建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發揮着示範和引領作用。

這批國家公園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陝西、甘肅、吉林、黑龍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個省區,均處於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鍵區域,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分爲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個等級,其中國家公園是保護強度、保護等級最高的。之所以需要設立國家公園,李春良解釋稱,要整合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和周邊生態價值高的區域,破解部門、地方利益與行政體制的分割,有效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整體提升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水平。比如說,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原來分屬不同部門、不同行政區域的69個自然保護地連爲一體,明顯改善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連通性,使13個相對獨立的大熊貓局域種羣連成一片。

另外,設立國家公園,也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大尺度保護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區域,具有國家代表性乃至全球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遺蹟集中分佈區,以及原生態強的自然區域,從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保護。

“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國家公園是一種以未來人類生活空間鍛造爲目標的自然文化形態。”李春良表示,國家公園是最美國土,兼有科研、教育和遊憩功能,將爲公衆提供更多貼近自然、認識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爲全社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和服務,實現全民共享和世代傳承。比如說,武夷山國家公園既是生物寶庫,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依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開展自然教育、科普宣傳和生態體驗,傳播國家公園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加生態獲得感,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隨着國家公園落地亮相,運作數年的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終於有了成果。

創新特許經營的模式

劃定了國家公園範圍只是第一步,保護與利用纔是更重要的目標。公衆高度關切國家公園能否進入遊玩,會不會收費?

“國家公園是最好的生態產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課堂,還是最有吸引力的生態體驗勝地,所以肯定是要對公衆開放的,”唐小平表示,堅持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重要的理念之一,按照現在的規劃,國家公園劃爲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進行管控,核心保護區裏原則上只對科學研究、考察、監測等活動進行開放,而一般控制區的範圍,將劃一定的範圍,對旅遊者、對公衆進行開放,要滿足公衆進入自然、親近自然的要求。

因此國家公園將會鼓勵建設一些像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觀測點,包括露營、徒步、解說系統等,開展自然教育、自然遊憩和生態體驗活動。

至於在國家公園裏開展旅遊活動,則會有所區別。唐小平表示,今後國家公園將要實行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模式,除了公益性活動外,所有經營性活動都採取特許經營。國家公園將根據環境容量,合理確定每年或者每天訪客承載的數量,建立門票預約制度,科學測算整個運營成本。“原則上公益性項目可能都是免費的,經營性項目實行特許經營,”唐小平表示,將根據每個項目特點核算成本,少收費,嚴格控制經營服務類的價格,主要目的還是要讓公衆進入到國家公園裏感受自然之美。

“國家公園不能建成無人區,也不是一個隔離區,更不是我們人爲設定的一個禁區,”李春良補充道,國家公園管理部門要做的是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要做到的是要把生態保護和生態遊憩、生態體驗相得益彰。國家公園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國家公園建設,要使廣大人民羣衆能夠享受到國家最美、最優質的生態產品。

與一般意義上單純供遊覽休閒的公園不同,國家公園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這無疑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國家公園裏面的生產經營活動怎麼辦?原住民的生計該如何解決?國家公園裏的旅遊設施設備該拆嗎?

唐小平表示,國家公園還是要強調牢記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把生態系統的關鍵地區、生態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劃到核心保護區,實行嚴格的保護。所以,這裏原有的工礦企業、村鎮、開發項目,該退的應該要退出來,如果有一些村莊或者項目暫時不能退出來的,可以設一個過渡期,先後有序的退出。

據其解釋,在國家公園裏的一些活動區域,特別是原住居民的生產生活區,包括遊憩體驗活動區,今後都在一般控制區裏開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其追問,在國家公園內已經建成並運營的酒店等旅遊設施,該如何處置?唐小平指出在覈心保護區內的設施,原則上應評估後逐步退出。

唐小平指出,國家將逐步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特別是建設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一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也要引導地方建立一些差別化的生態補償政策。特別是考慮到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因爲生態保護、開發項目退出受到的一些損失等因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也要向國家公園所在地區進行傾斜。

除此之外,唐小平認爲解決保護與開發的矛盾,還應引導原住居民向綠色方向轉型。創新一些特許經營的模式,優先考慮當地居民或當地企業參與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項目,支持當地居民在適宜的區域從事一些像林下經濟、農事體驗等經營活動,推動園區居民的轉型發展,也鼓勵開展像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科普宣教的活動,引導和支持當地政府在國家公園的周邊或者入口建立一些入口社區,發展特色小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