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匯率飆漲下的出口企業“衆生相”:大型企業活用外匯套保淡定應對,小微企業緊急結匯止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上海報道

10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在6.3890,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79個基點,再度升破6.4整數關口。

“今天我們趕緊前往銀行辦理結匯,一下子賣出40萬美元,但還是損失約1.7萬人民幣。”一位國內小型工藝品加工出口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直言。

記者多方瞭解到,隨着本週人民幣突然快速上漲突破6.4整數關口,不少小微出口企業正面臨日益沉重的結匯損失。

“由於遠期鎖匯等外匯套保操作成本較高,我們一般會將外匯貨款存起來,等到一個好時機再結匯。沒想到這次運氣實在不夠好。”一家國內小型電子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感慨說。他們原先認爲美聯儲縮減QE會令人民幣匯率走低,打算等人民幣匯率跌至6.6附近再結匯,沒想到人民幣不跌反漲,令他們一下子損失數萬元結匯資金。

相比而言,大型出口企業對此次匯率突然上漲則相對彈性。

“我們很早就做好了遠期鎖匯與外匯套保,將結匯平均執行價格設定在6.55附近,因此這波人民幣匯率上漲行情對我們外貿業務利潤不構成明顯衝擊。”一家國內大型工程製造設備出口企業套保部主管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相比小微出口企業,大型企業不但有足夠財力支持遠期鎖匯與外匯套保操作,對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視度也更高,這或許是兩者對待此次匯率上漲“態度不一”的主要原因。

一位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向記者直言,如何讓更多小微外貿企業獲取遠期鎖匯與外匯套保服務,正成爲他們的新工作重點。

10月14日,外匯局發佈《銀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內容》,新增“外匯套保比率”納入審慎經營評估指標。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預示着相關部門正積極引導銀行持續擴大基層外匯衍生品服務的覆蓋面,讓更多小微外貿企業享受外匯套保服務。

“目前,我們正一面持續提升分支機構的展業能力,爲衆多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與定製化的匯率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一面與各地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儘可能降低小微外貿企業參與外匯套保的操作成本。”上述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強調說。

企業緣何“反應不一”

在上述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看來,面對本週人民幣突然快速上漲,大型外貿企業與小微出口企業的確“反應不一”。

“這兩天不少小微出口企業的緊急結匯需求明顯高漲。”他告訴記者。部分小微企業還將此前留存的美元頭寸一次性結匯。因爲他們普遍擔心,若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他們的結匯損失將進一步擴大,最終吞噬所有的外貿業務利潤。

“此前,我們也向不少小微出口企業推介過風險逆轉型外匯套保組合等遠期鎖匯衍生品,但後者覺得相關操作成本偏高,更傾向採取先存留美元再擇機結匯的策略,打算趁着美聯儲縮減QE令人民幣匯率下跌之際再結匯。”這位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回憶說。但是,近期人民幣不跌反漲徹底打亂了他們的算盤,迫使他們不得不迅速結匯止損。

上述國內小型工藝品加工出口企業財務總監坦言,隨着人民幣匯率漲破6.4,他們的外貿業務利潤因額外的結匯損失已所剩無幾,若再不緊急結匯,整個外貿業務總賬可能將出現虧損,這是小微企業決不能看到的局面。

相比而言,大型企業面對此次人民幣匯率上漲則顯得相當淡定。

“這兩天我們基本沒太多關注人民幣匯率波動狀況。”一位國內大型電子產品出口企業套保部主管向記者指出。此前他們已通過遠期外匯掉期交易等外匯套保措施,將大部分外貿業務結匯執行價設定在6.55-6.6區間,目前匯率上漲幾乎對他們外貿業務利潤幾乎不構成明顯衝擊。

他告訴記者,即便他們還有20%外匯風險敞口(即20%外貿合同外匯貨款尚未採取外匯套保措施),但企業內部已決定將這筆外幣資金用於採購海外原材料,某種程度也能規避匯率風險。

記者多方瞭解到,不少大型出口企業還憑藉外貿規模與產品優勢,與海外買家簽訂附加根據匯率波動調整產品出口定價條款的外貿合同,也能將部分人民幣升值壓力轉嫁給海外買家。

前述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直言,如何讓更多小微出口企業享有外匯套保服務,正顯得刻不容緩。

“事實上,參與外匯套保的小微出口企業數量之所以不夠多,一方面是相關外匯套保操作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是這些企業對外匯套保技巧不夠熟悉。”他直言。在《銀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內容》新增“外匯套保比率”納入評估指標後,近日他們針對小微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相對薄弱的狀況,正加大實地入戶培訓輔導力度,一方面向小微企業“灌輸”全面的外匯套保技巧與風險中性意識,另一方面與當地政府部門開展合作,儘可能降低小微出口企業的外匯套保操作成本。

運力緊張引發資金週轉挑戰待解

除了人民幣匯率上漲所帶來的結匯損失壓力,目前不少小微出口企業遇到的另一個煩心事,是物流運力緊張所帶來的資金週轉難題。

一位江浙地區小型玩具出口商向記者透露,以往,他們與海外買家簽訂的外貿合同約定,當產品到達美國西海岸港口完成買家驗收交付後,才能收取合同尾款(約佔合同金額的25%)。如今,由於美國西海岸港口擁堵狀況加劇導致產品遲遲無法交付給海外買家,令合同尾款支付變得“遙遙無期”。

“原先這筆尾款將用於支付上游供貨商,如今我們只能與上游供貨商協商能否將賬期拉長,但他們堅決不同,因爲他們也面臨不小的應付賬款壓力。”他向記者直言。近日他們也曾向銀行尋求應收賬款融資,但銀行相對繁瑣的貸款審覈流程,令他們擔心銀行走完貸款審批流程時,海外買家或許已支付最後的尾款。

“靠銀行貸款,似乎仍然遠水難解近渴。”這位玩具出口商向記者無奈表示。

記者多方瞭解到,遭遇類似資金週轉窘境的小微外貿企業爲數不少——由於此前海運價格持續上漲,部分小微出口企業與海外買家(也不願承擔偏高的物流價格)磋商後,決定延後發貨導致產品庫存積壓,同樣造成賬期拉長與資金週轉壓力驟增。

“期間我們也找到銀行希望獲得商品抵押貸款融資,從而解決上游供貨商的資金結算壓力。但有些銀行擔心海外買家或因海運價格走高而毀約,不大敢給予相應的貸款。”一位中小型傢俱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位城商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在瞭解當地衆多小微出口企業遭遇上述資金週轉困局後,他們與當地政府部門協商,由當地政府性擔保機構出面“牽線搭橋”,支持銀行在風險相對可控的情況下向以往外貿記錄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服務。與此同時,他們也通過銀行各方資源,協助小微出口企業先將部分庫存產品銷往境內。

“只有產品庫存持續盤活,企業資金週轉才能恢復,銀行的信貸風險也相應下降。”他指出。近日海運價格明顯回落,他們正協助小微出口企業聯繫更多貨代機構與海運公司,爭取加快產品出口步伐,進一步盤活企業商品流與資金流。

在他看來,只要銀行提供多元化服務解決小微出口企業燃眉之急,他們對銀行的信賴度就日益增強,對銀行向他們推廣外匯套保解決方案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