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科研人才“授權鬆綁” 優化人才服務綜合環境 上海“硬核”舉措引人留人用人

最近,“把科研人員從報表審批中解放出來”成爲上海各界科技人才熱議的新話題。10月19日,上海市發佈了《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項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例要達到12%左右,還首次透露出制訂“基礎研究特區計劃”的打算。

“基礎研究特區計劃”以5年爲一個資助週期,賦予科研人員充分自主權,允許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減少各類申報所佔據的時間精力。

即便尚未看到這項計劃的全貌,這一消息仍令上海各界科技人才振奮不已。“拿出這些硬核的東西,才能真正留人、用人。”上海理工大學教授、上海市現代光學系統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朱亦鳴說,他曾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70餘篇,作爲負責人承擔國家及地方項目20餘項。

在三大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超全國總數25%

在上海,像朱亦鳴這樣潛心學術的科學家不在少數。來自上海市科委的數據顯示,上海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佔比連續19年保持10%以上,2019年、2020年的一等獎佔全國20%以上。近年來上海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超過全國總數的25%。

這些重要基礎科研創新成果的背後,是令科學家感到舒適的“軟環境”。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二濤在植物菌根共生領域有着紮實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曾在2017年、2020年以及今年在《自然》《細胞》等雜誌上呈現。

2013年,王二濤博士學成回國,組建了自己的研究組,終於有條件驗證當年在國外不被同行認可和回應的猜想,“中國科研正處於發展黃金期,經費啓動、團隊配備都很快”。2017年,他曾經的學術猜想變爲科學實踐,得到國際同行認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像王二濤這樣的青年科學家,正越來越被上海關注,上海努力爲他們解決學術研究以及生活上的各種問題。

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教授詹其文,此前多次參加由莊松林院士主持召開的光學東方論壇,之後決定回國與上理工團隊一起幹事業。“這裏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光學實驗平臺、6000平方米的超淨光學實驗室。”這種優渥的實驗條件令詹其文羨慕不已。今年2月,他在上理工實驗室裏的科研成果登上了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

除了實驗室,上理工還關注青年科學家的生活。這所學校承租了市場化人才公寓近300套,沒有“職稱”“級別”門檻,新入職教師均可申請;以單位整體承租形式租住100餘套上海市公租房,用於青年教職工的臨時過渡性住房;實施青年教師首聘底薪制,分類別給予相應的購租房補貼和安置費。

落實“授權鬆綁” 暢通“紙變錢”通道

上海對用人單位的“授權”、對科學家的“鬆綁”走在全國前列。此前,上海取消了一批在人才招聘、職稱評審、人員流動等環節中的行政審批和備案事項,下放崗位聘任、考覈評價、收入分配等管理權給用人單位,允許高校、科研院所在編制限額內自主引才、統籌用編。

以上海財經大學爲例,這所學校多年前通過同行評議這一創新方式引入了當時剛剛從清華大學畢業6年、在某企業研究院理論組擔任主管研究員的陸品燕,直接給了教授頭銜。如今,由陸品燕帶領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在算法與複雜性以及計算經濟學兩個方向,已連續3年位列全球院校計算機科學實力排名世界第八位。

“找了十幾個國際同行專家來評議,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誰、他在做什麼研究。”上海財大信息學院院長嶽勁峯當時把評議郵件發給了哈佛、牛津等多所國外高校知名教授,這些學界大佬不僅認識陸品燕,還能對他的一些學術成就娓娓道來。

“第一天與校領導聊完,第二天就給出引進方案,第二週我就入職了。”陸品燕驚歎上海財大的高效,學校還賦予了他自由組建研究團隊的權限。

上海的“小目標”是,用“名利雙收”效應激發人才創新,暢通“紙變錢”通道。上海是全國最先明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扣除直接費用後淨收入的70%以上可用於獎勵個人和團隊的城市。

以上理工的上理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爲例,其註冊資本爲3200萬元,其中2879萬元爲評估後的核心專利(無形資產),321萬元爲現金。經學校校長辦公會決定,無形資產中的80%獎勵給了一線科研團隊。

不拼重金拼環境

“軟實力”始終貫穿在上海人才產業鏈打造的全過程之中。這座城市始終堅持“不拼重金拼環境”,以人才發展綜合環境的比較優勢,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去年10月30日,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坦科技”)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爲我國科學服務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家由6名華東理工大學80後學生創辦、誕生於學生宿舍的企業。創立之初,泰坦科技入駐上海市科創中心的大學生科技孵化基地,並拿到了“第一桶金”——20萬元大學生創業資金。

泰坦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謝應波是最深切體會上海科創“軟實力”的創業者。不久前,上海徐彙區還把位於市中心桂林公園的一間會所酒樓騰退出來,幫助泰坦科技設立了泰坦創新研究院。謝應波說,這裏現在是泰坦科技的創新策源地。

據悉,上海近年來着力優化人才服務的綜合環境。一方面推進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衆創空間建設,率先以“不備案、不註冊、不登記”的方式,激發和匯聚市場資源建設創業人才搖籃。以全球衆創空間首創者WeWork爲代表的世界知名孵化器入駐上海,蘇河匯則成爲國內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衆創空間,莘澤孵化器等一批衆創空間陸續掛牌上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0月22日 07 版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