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北京市婦聯繫統化傳播家庭教育理念,今年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推出“感恩·與愛同行”家庭教育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提升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引導家庭成員厚植“愛黨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

感恩教育要從感恩父母開始,而實施的途徑就是講好故事,不僅要給孩子講好感恩故故事,父母與孩子之間也要講好故事,讓愛相互發生,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

感恩教育一直是學校重視的教育內容之一,而孫蒲遠老師正是一位在學校裏和孩子們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

孫老師從1961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後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北京市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等榮譽。

從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退休後,孫老師還一直被學校邀請給年輕教師分享教育智慧。她是如何看待感恩教育並在學校中踐行的呢?

父母要說出愛的故事,讓孩子學會感恩

我認爲讓孩子學會感恩,首先就是要學會感恩自己的父母,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父母愛孩子,同時孩子也愛父母, 這樣的愛才算得上是完整的愛。只有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愛,是不完整的。

那麼,想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可以從講故事開始。

只有故事才能打動孩子,而且,不是講別人的故事,而是父母把愛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因爲了解父母之愛,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是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只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並不認爲父母是愛自己的,至少是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在學校工作的時候,開展過很多次感恩主題的班會。

目的就是希望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情感交流的機會,讓父母通過具體的故事,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同時也讓孩子瞭解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

在這樣的主題班會前,我都會和家長一一溝通,啓發、指導他們講什麼樣的故事。

其實事情都很平常,比如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如何着急、如何夜裏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孩子平時是聽不到的。

所以,即使家長在班會上講這樣平常的故事,很多孩子還是能聽哭了。

01

一枚針頭

開感恩主題的班會是我當班主任時的傳統,在我退休之後,我也帶領兩個年輕的老師分別開過這樣的主題班會,其中有一位李娟老師主持的感恩班會還是北京市的公開課。

那次,在她的班會上,有個孩子媽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當時孩子生病住院,媽媽一直在醫院寸步不離地陪護,後來孩子打了一針之後終於度過了危險期,媽媽一顆懸着的心纔算放了下來,媽媽也一直保留着這個救了孩子一命的針頭,並且帶到了班會上。

這枚小小的針頭包含着一位母親當時的焦急、心碎、擔憂以及後來的如釋重負,這就是愛的象徵,所以孩子聽哭了,當時很多來聽課的老師都不禁動容,眼含淚水。

02

一張相片

當時的這次公開課不知道怎麼被中央電視臺的一位導演看到了,她提出希望錄製一臺這樣的感恩主題班會的節目。

當時中央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跟我溝通的時候,距節目錄制只有9天的準備時間了,很緊張。

我趕緊找到另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老師王瑾,和她一起討論、設計整個班會的流程。

當時我還有一個擔心,在電視臺錄節目,現場會有很多攝像機和工作人員,還要被幾十盞聚光燈照着,參加班會的孩子和家長會不會受到影響,不容易真情流露,而影響到班會的效果呢?

所以我和王老師就在故事上下功夫,逐個給家長打電話,啓發他們找更具體、更打動人的細節,甚至還請一些家長到學校來,和他們當面聊。

我記得當時有個男孩的爸爸一直在國外工作,一去就是5年,雖然他無法每天陪着孩子,但是在他的辦公桌上一直襬放着孩子的照片,也整整擺了5年。

這張照片飽含着一位父親對孩子無比的想念和愛,也寄託着他完成不了但嚮往着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心願。

在錄製現場,這位父親講了這個故事,孩子們聽得很入迷,不僅是這個孩子,很多其他孩子和家長都哭了,他們是真的被故事打動了,完全忘了還有無數的攝像頭和燈光對着他們。

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值得尊敬

讓孩子感恩父母,也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那時候我經常給學生們講著名攝影家焦波的故事。

焦波在北京工作,那時候交通不便,但他每個月都要回山東老家去看望父母,每次回家都給父母照相,而且專門爲這些照片出了一本書,叫作《俺爹俺娘》,封面上用的就是兩位農民老人樸實的照片。

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我就是希望孩子們認識到,無論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都很值得尊敬。

多年前,我的班上正好有一個學生家裏的情況很特殊,他的媽媽沒有工作,平常就靠糊紙盒賣錢,但是糊一個紙盒才掙幾角錢,家裏的生活特別困難。

有一天,他上學前沒有喫早點,媽媽就給他買了一個油餅送到學校,結果他看到媽媽後,立刻把她趕走了,嫌媽媽給他丟人。

我知道後,和他談了很久的心,還組織班裏的孩子們一起去他家,幫他的媽媽一起糊紙盒,孩子們都幹得熱火朝天,還讚美他的媽媽手巧,家裏也打掃得很乾淨……

這個孩子的心結一下子就解開了,也意識到糊紙盒並沒有什麼丟人的,是在靠辛苦的勞動掙錢。

從此以後, 這個孩子就特別關心媽媽,有好喫的讓媽媽先喫,媽媽生病了悉心照顧,對媽媽特別尊敬。

學生的感恩,是老師最大的榮譽

我當了一輩子的老師,我的母親也是老師,我的兒子現在還是老師。

我們家的這種傳承, 以及我樹立以教師爲職業的理想,都和我的母親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不無關係。

我母親也是小學老師,有一天,她正走在大街上,一個騎着馬的高級軍官突然下馬,走到我母親面前,恭恭敬敬地向我母親行了一個軍禮,說了一聲老師好。

其實,我母親教了那麼多的學生,根本不記得他是誰。

這個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師是一個多麼令人尊敬的職業!

而學生的感恩,也許正是無數教師安守職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最大動力源泉。

在學生們的心裏,我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是一個會講很多很多好聽故事的老師,是一個能用故事把他們說服的人。

所以學生喜歡上我的課,也喜歡我這個老師,他們也在我的故事中受到滋養,懂得了感恩。

我的很多學生都在畢業後的很多年中回學校看我,我退休後,他們就來家裏看我。

我在教學生涯中,得過太多的榮譽,但我覺得最大的榮譽,最值得驕傲的,仍然是一批批的學生和家長感謝我,記得我,愛着我。

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做?

感恩父母是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這是孩子愛集體、愛祖國的情感基礎。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感恩,那怎麼會熱愛自己的國家呢?

在學會感恩父母的同時,可以通過讓孩子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風土人情等方式認識祖國,從而熱愛祖國。

當時我在課堂上的做法,是讓每個孩子都找愛國方面的格言或者名句,在班會上念一念,然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將愛國情感付諸於實際行動。

來 源

父母必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