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勝風能或易主廣州國資 資本“援助”可否贏得海上未來? 

本報記者 宋琪 吳可仲 北京報道

相較於光伏民營企業羣雄逐鹿的行業格局,風電行業明顯擁有更高的國資入局比例。

近期,民營風電塔筒龍頭泰勝風能(300129.SZ)計劃通過定增的方式引入國資大股東。據瞭解,泰勝風能擬向廣州凱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得投控”)定向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10.8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10月13日,泰勝風能發佈了上述定增事項最新進展公告:10月12日,泰勝風能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申請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但交易還需獲得交易所審覈通過,並取得中國證監會註冊批覆後纔可實施。

泰勝風能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公司已經將相關文件提交交易所審批,公司也在積極推進相關事項的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交易的完全落地仍有不確定性。

易主國資

公開資料顯示,泰勝風能成立於2001年,於2010年10月登陸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爲陸上、海上風電裝備(包括風電塔架、導管架、管樁等)和海洋工程裝備的製造和銷售,是我國最早專業生產風機塔架的公司之一。

同時,作爲民營企業,泰勝風能的股權結構多爲自然人持股,在其前十大股東中,除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外,其餘九大股東均爲自然人。同時,分散的持股比例使得泰勝風能並無控股股東,其實際控制人以柳志成、黃京明、夏權光、張福林、張錦楠5人(合計持股22.25%)組成的一致行動人團隊。

然而,在3個月前,作爲民營主體經營逾20年的老牌風電製造企業突然開始引入新股東。

7月23日,凱得投控與柳志成、黃京明、張錦楠、張福林、張舒嘯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轉讓協議》,以每股15元的價格受讓約佔公司已發行普通股總股本5.11%的股份;同日,凱得投控又與泰勝風能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擬以5.01元/股的價格認購泰勝風能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2.16億股。

權益變動完成後,凱得投控對泰勝風能的持股比例將佔其普通股總股本的26.93%。這意味着,交易的實施不僅使得凱得投控成爲控股股東,同時泰勝風能控制權將發生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5人一致行動人團隊變更爲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國資入主的利好消息,使資本市場歡欣鼓舞。自泰勝風能復牌後,其股價開始了一段上升行情,截至10月21日,泰勝風能股價收於10.01元/股,相比其停牌前的6.55元/股,已上漲52.82%。

發力海上

資本市場對於泰勝風能行情的看漲並非空穴來風。

凱得投控成立於2015年5月29日,是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其主要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高新技術產業,業務涵蓋科技戰略投資、母基金、資本運作及資產管理等方面。

泰勝風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雙海戰略”一直是公司重要的戰略方向,公司引入凱得投控主要看重的是其區域資源優勢,希望通過引入新股東的方式拓展公司海上風電市場。

泰勝風能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泰勝風能營業收入實現13.94億元,同比增長21.99%;其淨利潤實現1.79億元,同比增長54.96%。其中,海上風電業務成爲促進經營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

報告期內,泰勝風能海上風電裝備類產品實現收入8.75億元,佔總營收62.77%,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86億元,同比增長202.86%。同時,從訂單情況來看,截至6月30日,泰勝風能在執行及待執行訂單共計32.40億元,其中,海上風電在執行及待執行訂單爲16.11億元,其規模已超過陸上風電訂單規模(15.78億元)。這意味着,海上風電業務板塊已成爲泰勝風能主要業績支撐板塊。值得一提的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海上風電市場還是可實現快速增長的藍海市場。

根據GWEC預測,2021年~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超過70GW,年複合增長率約31.5%。至2025年,預計全球海上風電場的新增裝機容量佔全球新增風電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將由2020年的6.6%提高到21.3%。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正處於高速發展期,而廣東正是我國海上發展最爲積極、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顯示,廣東省規劃全省海上風電場址23個,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2020年10 月及12月,廣東省又先後發佈了《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行動計劃》及《關於促進我省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多次明確廣東省對於海上風電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泰勝風能方面表示,未來,公司計劃向廣東省政府申請配置陸上、海上風電資源各100萬千瓦。

資金壓力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作爲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全資下屬企業,凱得投控具備深厚的廣東區域資源優勢和強大的資本資金實力,能夠爲泰勝風能引進更多業務資源,有利於促進其整體業務發展及戰略佈局,同時可爲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緩解資金壓力似乎是泰勝風能易主國資的另一重要原因。泰勝風能定增申報稿明確指出,向凱得投控發行股票募資10.81億元,其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在申報稿中,泰勝風能方面表示,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業務更大的資金佔用量、更長的生產週期將對公司的資金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實際上,目前,泰勝風能在資金方面已不算寬裕。

泰勝風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風機塔筒一般由下游風電開發商直接採購,也就是說泰勝風能的主要客戶爲大型發電企業,這類企業通常體量大、信用好。然而,與之相比而言,泰勝風能不論在產業鏈位置還是規模上都不佔優勢,這意味着其在回款及付款方面易陷入被動。

2018年~2021年上半年,泰勝風能應收款項不斷增長。財務數據顯示,應收賬款規模分別爲 6.67億元、8.04億元、13.64億元和13.29億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爲 19.28%、18.80%、28.10%和26.36%。

與此同時,泰勝風能還面臨着大規模的短期債務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其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泰勝風能短期債務規模達12.5億元,其中僅應付票據規模就達到12.39億元。

此外,2018年~2021年上半年,泰勝風能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分別爲17.82億元、24.87億元、38.88億元及19.27億元。泰勝風能在申報稿中表示,最近一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負。

一方面是不斷流出的現金,另一方面卻有不斷推高的應收賬款,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發展海上風電的泰勝風能似乎亟待海上風電大省國資的入局“援助”。

“目前,公司已經將相關文件提交交易所審批,公司也在積極推進相關事項的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交易的完全落地仍有不確定性。”泰勝風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過,“按照一般經驗,如果一切順利,相關事項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泰勝風能曾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如此表示。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